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孙珊珊)一份热气腾腾的外卖,承载着便捷,更关乎健康与安心。面对群众反映的“外卖烦心事”,北京市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龙泉市场监管所以“接诉即办”机制为抓手,聚焦打包收费、后厨卫生、超范围经营等痛点,精准出击、依法履职,保障群众“舌尖安全”。
规范“打包费”:让“小盒子”收费不再“不明所以”。“点1份炒饭,加了4根火腿肠,打包费收了5块,但只用了一个大盒子。”某市民的投诉道出了不少消费者的困惑。执法人员在处理某知名小吃连锁店投诉时,详细调取了其后台收费设置记录,发现该店系统默认设置“按所选菜品种类数计费”,一份包含多种菜品的订单打包费动辄3~5元,而实际包装成本远低于此。此举不仅涉嫌变相涨价,更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执法人员立即对涉事商户进行行政指导与约谈,责令其立即整改系统,必须做到“按实际包装成本合理定价”“明码标价清晰展示”等,坚决杜绝“隐藏收费”现象再发生。
直击后厨:让“看不见”的厨房“阳光”起来。“我经常点这家外卖,但心里总不踏实,能不能请你们看看他家后厨到底啥样?”接到某市民诉求后,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龙泉所的执法人员立即启动现场检查程序,1小时内便抵达了被诉火锅店,对环境卫生、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加工操作规范等环节逐一排查,针对食材原料未离地存放、清洁工具与食品容器混放、消毒设施成“摆设”等问题,要求店主当场清理整顿,同时开出详细的整改通知书,责令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硬件设施升级与流程规范管理。
亮剑“超范围”:斩断凉菜背后的“无证”风险链。凉菜的制作对专间、温度、消毒有严格要求,超范围经营极易引发食品安全风险。针对近期接到的称某餐饮店超范围经营凉菜的举报,龙泉所执法人员立即响应,开展现场核查。现场发现,该店实体店内醒目悬挂着新办理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明确标注“含冷食类食品制售”,但美团平台页面展示的仍是旧许可证,所以问题不在“超范围”,而在平台信息更新不及时。执法人员立刻对辖区外卖平台商家进行提示提醒,要求开展证照信息自查,保持动态更新。同时,结合辖区台账和审批系统开展全面核查,特别是对高风险品类(如冷食、生食)的经营资质进行重点筛查,确保“线上线下一致”,堵住管理漏洞。
针对近期集中暴露的外卖安全问题,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龙泉所坚持“标本兼治、源头管控”,主动升级监管举措:一方面,创新召开“以培代查”专题会议,组织入网外卖平台商家及投诉集中的餐饮商户代表参会,变“事后处罚”为“事前辅导”;另一方面,开展“线上+线下”靶向专项检查,聚焦凉菜制售商户、高人气连锁店、新入网商户三类重点对象,同步核查平台页面信息与实体店经营状况,以更优质的服务护航企业发展,以更严格的监管筑牢安全底线。
下一步 ,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龙泉所将持续深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优化监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