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上海崇明探索高效“渔光互补”养殖模式

2025-08-14 09:41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李方冰

在上海市崇明区港西镇,大面积光伏板下,水草青翠,河蟹肥美——一种兼顾发电与养殖的“渔光互补”新模式正在探索中。

业内认为,“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的价值,不仅在于“上可发电、下可养鱼”,更在于如何在高效发电的同时保持或提升养殖效率。在同一区域、同一设施装备和技术条件下,光伏电池板面积是决定发电效率、项目投资回报率和养殖总效益的真正变量。光伏板高覆盖率条件下能否实现应有的养殖效率,是实现“双赢”格局的关键。

“我们课题组调研的结论是,崇明区近万亩‘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运营都不太如意,主要是养殖效率不容乐观,全国大多数同类项目存在这一现象,解决之道还要靠养殖品种创新和养殖技术创新。”上海海洋大学“河蟹教授”吴旭干表示,“我们的创新探索已经看到成效,希望能进一步完善,保证‘渔光互补’鱼塘的养殖效率。”

吴旭干教授团队主要从事河蟹养殖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团队聚焦特色品种培育和养殖技术创新。去年,该团队的“申江1号”获得中华绒螯蟹新品种认定,形成了万亩成蟹养殖规模。团队在去年丰收节期间推出的“白玉蟹”,因其独特的外表和品质走红,今年养殖规模达300多亩。在上海海洋大学崇明基地内,团队拥有70亩养殖水塘,用于研究培育特色河蟹新品种,多个特色中华绒螯蟹新品种已显现较强市场潜力。

为提升高覆盖率光伏板下养殖效率,团队与上海惠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探索在高覆盖率条件下围绕蟹、虾和鱼三大品类,双方联合创新适合崇明的“渔光互补”项目的养殖模式。河蟹喜阴怕阳,高覆盖率光伏板主要影响水草生长,进而降低成蟹养殖效率。合作社负责人顾柳滨介绍,他们通过插秧式培育伊乐藻,破解了种草育草难题,蟹、虾养殖及混养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保障。

在中广核崇明港西光伏电站,大片光伏板在烈日下吸收太阳能。经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员会牵线,合作社承包了光伏板下1300亩水塘,探索适合崇明区“渔光互补”项目养殖新模式。记者目测发现,这里的光伏板覆盖率超过六成。仔细察看光伏板下的水塘,生机盎然井然有序,成蟹养殖区阳光照射的水面,伊乐藻的生机完全不亚于露天水塘,捕捞出水的成蟹基本超过二两。

“水塘按照扣蟹、成蟹、鳜鱼和罗氏沼虾划分出养殖试验区,成蟹示范区主要养殖大规格大闸蟹,每亩放蟹苗约1600只,这些蟹长势喜人,绿色高效可期。扣蟹、鳜鱼和罗氏沼虾的收获也能达到预期。”养殖现场工作人员宋惠祥说。(胡立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