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甘肃省两当县西坡镇生态富民实践撷影

2025-09-03 11:41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客户端 编辑:夏思睿

青山苍翠,碧水潺潺,绿树成荫,一个古朴又瑰丽的乡镇如同一块璞玉,深藏于甘肃省两当县东部,北秦岭南麓,扼陕、甘、川三省交通要冲,这里就是素有“秦陇之捍蔽,巴蜀之襟喉”之称的西坡镇。

如今,这座古朴瑰丽的乡镇,正以创建“全域有机”为契机,以打造特色山地立体农业为强劲引擎,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行“一主四辅一特”产业发展模式,深入推动特色产业绿色标准化、有机化,走出一条产业增效明显的“长短结合、优势互补、多元发展”的特色山地立体农业发展之路,为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注入澎湃的绿色动能。

“全域有机”创建,打造生态富民新样板

位于西坡村金洞崖的西坡镇“全域有机”示范基地,这里青山环绕、绿水长流,远离尘嚣,森林覆盖率高,土壤肥沃,空气清新,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天然净土。为保障“全域有机”创建行稳致远,西坡镇多管齐下,在技术支撑上,秉持“自然农法”理念,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专业机构及专家,邀请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有机种植养殖、土壤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科学饲养管理等核心技术。

在质量监管上,西坡镇“全域有机”示范基地构建了严格的监管体系,从源头严控种子、种苗、肥料、饲料等投入品,杜绝化学合成物质流入,生产过程全程监控并建立台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严苛的有机标准。

在品牌与市场上,西坡镇“全域有机”示范基地持续擦亮“云屏林草鸡”“呱呱鸡”“呱呱蛋”品牌,提升“琵琶崖”绿色认证的市场效益,通过网红达人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拓展线上渠道,主动对接专业农产品销售企业推行代销代售,深化东西协作和定点帮扶,构建起全方位“线上+线下+N”的立体运营平台。通过三年的精心耕耘,西坡镇“全域有机”示范基地将打造500亩有机花椒,500亩有机苜蓿。今年基地养殖10000羽有机“五黑一绿”乌鸡,将实现年产100万枚有机绿壳鸡蛋,还养殖200头有机黑猪,将基地打造成立体式全域有机示范基地。

“一主四辅一特”并举,山地立体农业焕发蓬勃生机

生态放养鸡——“小蛋鸡”孵出“大产业”。西坡镇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广袤的森林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生态放养鸡特色产业。通过组建生态放养鸡联合社、产业联盟,创新“大社带小社、小社带群众”“小群体·大规模”等灵活有效的养殖模式,广泛动员合作社和农户投身“云屏林草鸡”养殖,一枚枚优质的林草鸡蛋,正实实在在地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蛋”。

花椒产业——“红花椒”晒出“红火景”。西坡花椒以其醇厚的麻味和持久的香气而声名远播。近年来,围绕特色山地立体农业布局,西坡镇坚持完善基础设施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倡导标准化生产优化产品品质、唱响品牌提升市场价值。通过品种优化与科学管护,示范引领,带动全镇花椒产业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品质与产量持续攀升。目前,全镇花椒保有量达49万余株,成功注册“兴旺一品红”“赛红袍”等品牌,昔日的“小小花椒树”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核桃产业——“有机果”抢占发展“新高地”。走进西坡的核桃园,青翠枝叶间饱满的青果缀满枝头,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西坡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以及全产业链建设上持续发力,秉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思路发展核桃产业。

中蜂产业——“百花蜜”酿就“甜生活”。西坡山林茂密,野花繁多,花期绵长,是天然的“蜜源库”。在边山村等中蜂养殖基地,一排排蜂箱整齐排列,蜜蜂辛勤飞舞。蜂农坚持传统土法养殖,不添加任何外来物质,酿出的蜂蜜色泽清亮,口感醇厚,带着山花的自然清甜,深受市场青睐。西坡镇将中蜂养殖作为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通过“党建引领+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推广,努力将“小蜂蜜”做成“大产业”,让这份“甜蜜事业”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名片,铺就群众增收的“甜蜜路”。

中药材产业——“苦”药材走出“甜”路子。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西坡镇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将苦参深加工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培育。苍坪村千亩标准化苦参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苦参长势喜人。镇里强化党建引领,巧妙将苦参等中药材种植与撂荒地整治、促进群众就近就业紧密结合,既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更拓宽了群众稳定增收的渠道。

林麝特色养殖——青山绿水孕育“软黄金”。西坡镇始终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大力发展林麝养殖这一特色产业,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治理夯基,塑形铸魂共筑和美乡村

西坡镇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突出党建引领。通过“党建+”工作思路,由镇党委牵头,各村(社区)党支部带领,划分人居环境整治“小网格”,形成了“干部带头干、党员主动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坚持“党建+长效机制”,将长效管护纳入村级考核,设立环境卫生整治“红黑榜”进行激励与鞭策。同时,充分发挥“党建+网格化整治”优势,动员党员干部、热心群众、网格员对整治成果保持情况严格监督,确保人居环境治理成效的持久性和常态化。

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塑形,又要铸魂。西坡镇以文明创建为主线,将培育文明乡风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多措并举推动理论宣讲更“实”、产业发展更“活”、人居环境更“美”、乡风民风更“好”、文化生活更“乐”。通过打造坚实的文化阵地、丰富多样的文化载体、培育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将无形的乡村文化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动,让文明之花在西坡的沃土上绚丽绽放,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从林间欢跑的“云屏林草鸡”产下的“金蛋”、枝头摇曳的“红玛瑙”与“绿翡翠”、蜂箱里流淌出的天然“百花酿”、全身是宝的“中药材”、林下孕育的“软黄金”到崖头变幻莫测的云海仙境、琵琶崖醉人的秋色,西坡镇的“农文旅”融合文章越写越精彩。这些浸润着泥土芬芳、凝聚着山水灵秀与西坡人民智慧的物产与景观,正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动能。(吴舒睿 张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