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红色土地上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9-03 14:13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客户端 编辑:夏思睿

在江苏省射阳河畔,有一个被烈士英魂所庇佑的村庄——射阳县长荡镇甲侯村。这里,不仅长眠着倪爵侯、倪崇凤两位烈士,传颂着“一支步枪闹革命”的壮烈故事,更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进甲侯村,成方连片的梨树,一个个饱满诱人的梨果挂满枝头,散发着阵阵果香。9月1日上午,梨果种植户金德林正忙碌于采摘、分拣、装筐、搬运等工作,阳光透过树隙洒在他脸上,映照出丰收的喜悦。金德林种植梨果已有30个年头,如今拥有15亩梨园、1500余棵梨树。他坚持生态种植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梨果产量和质量的“双升”。“今年,秋月梨、圆黄梨品质好,挂果量也多,亩产能达4000公斤。”金德林说,“因为种植时间较长,各地批发商直接上门收购,或者自己定点送货,完全不愁卖。除去人工成本,每亩纯收入在6000元至6500元。”

除了梨果产业,甲侯村四组村民倪浩的韭菜田也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绿色。30多亩韭菜绿意盎然,长势喜人。倪浩看准了韭菜市场的潜力,通过规模化种植,带动周边大约20户村民,每户每年增收约2万元。“韭菜产量稳定,能全年供应。更关键的是,种植这个品种的人相对少,市场冷门反而蕴藏着大机会。”倪浩对自己的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甲侯村村民的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145.77万元,经营性收入61.22万元,革命先烈期盼的富裕生活,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红色,是甲侯村的底色,更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村党总支书记李楠是一名退役军人,2022年回到乡村基层,挑起了带领村民发展的重担。“烈士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希望。”李楠说,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在李楠身边,是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孔。“90后”的高飞是本村人,去年5月回到村里担任三组组长,负责安全生产工作。今年6月22日,台风来袭,风大雨急,沟渠水位猛涨,庄稼地里的积水都没过膝盖。凌晨4点,天还未亮,高飞就和村干部冲上一线,关闸门、开泵机,奋力排涝抢险。“我们要传承发扬烈士精神,不怕困难、不畏艰险。”高飞的话语朴实而坚定。

同样年轻的倪蓉蓉,1994年出生,毕业于盐城师范学院计算机专业。作为一名党员,她选择回到家乡贡献力量,现任四组组长兼党建党务工作者。“作为本村人,我觉得应该投身于本村的振兴事业。”工作一年来,倪蓉蓉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谁家有困难,邻里间有什么矛盾,她都积极调解。她还发挥专业特长,帮助处理村务信息化问题,同时虚心向老农请教农业知识。“我有信心带领村民们奔赴美好生活。”倪蓉蓉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红色的精神血脉,已转化为甲侯村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将着力打造梨果、韭菜标准化示范区,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特色种养结合。”李楠展望道,“未来3年至5年,我们要让村路硬化率超90%,改造老旧桥梁,让村民出行更方便,让家乡更美好。”(张伟伟 周守江 张建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