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甬库同心村,一座占地6912平方米的现代化智慧农业植物工厂在戈壁滩上拔地而起。作为浙江省宁波市对口援疆的重点项目,这里通过引入宁波先进农业技术与智能装备,让“南菜北种”从构想变为现实,不仅擦亮了产业增收的“金名片”,更铺就了乡村共富的“快车道”,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科技赋能,让戈壁长出“放心菜”
8月初,记者走进这座智慧农业植物工厂,无土栽培的科技感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的水培架上,菠菜色泽鲜亮,香菜挺拔翠绿,青梗菜叶脉清晰,每一株蔬菜都在精准调控的环境中舒展生长。这里没有传统农田的泥土与杂草,取而代之的是营养液循环系统、智能温控设备与光照调节装置——宁波企业带来的无土栽培技术与智能化装备,让蔬菜生长全程摆脱自然条件束缚,实现了“零农药、零重金属、零激素”的品质承诺。
这一成果源于2023年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的精准施策。当时,指挥部引入宁波市蔚蓝智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在甬库同心村打造“同心共富工坊”智慧农业植物工厂。
“从种子到采收,每一步都由数据说话。”宁波市蔚蓝智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技术员张翔介绍,工厂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强度与营养液浓度,结合云端算法动态调整生长参数,既保证了蔬菜的均匀度与口感,又大幅提升了亩产效率。这种“工业化”的种植模式,让原本依赖自然禀赋的农业生产,转变为可复制、可控制的标准化流程,为边疆地区破解“靠天吃饭”的困境提供了全新方案。
模式创新,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快车道”
智慧农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种植环节的科技含量,更在于产业链条的高效衔接。工厂创新采用“订单农业”模式,依托宁波援疆搭建的冷链物流网络,蔬菜实现了从采收、预冷、包装到运输的全链条保鲜。“从库车的温室到杭州的超市,全程冷链护航,36小时内就能完成4000多公里的跨越。”库车甄选供应链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依托“产地直供+即时配送”的模式,既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损耗,让边疆蔬菜以最新鲜的状态走上东部消费者的餐桌,又通过稳定的订单保障了种植端的收益,形成了“产销两旺”的良性循环。
今年上半年,植物工厂已产出22吨水培绿叶蔬菜与5茬9.2吨草莓,创收124万元。既填补了库车本地高品质蔬菜供应缺口,又打开了外销市场。随着鲜榨果蔬汁业务的开启,产业链的延伸进一步拓宽了盈利空间,让“戈壁果蔬”的附加值得到充分释放。
民生为本,铺就共同富裕的“幸福路”
在植物工厂的温室里,37岁的同心村村民古力尼莎·艾买提正在采收香菜,并熟练的把菜码齐装到筐子里。“你看这菜多新鲜,不用洗直接可以吃!”她直起身擦了擦汗,脸上带着满足的笑,“以前在家围着锅台转,现在在这儿上班,每月3500元工资准时到账,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比啥都强。”她的话语中满是获得感。像古力尼莎·艾买提这样的本地村民,工厂目前已吸纳20多人就业,每人年均收入达4.2万元,远超传统农业种植的收益水平。
“政府搭台、企业运营、农户参与”的模式,让智慧农业工厂成为名副其实的“同心共富工坊”。宁波市援疆指挥部不仅引入技术与设备,更注重“授人以渔”,通过企业带教、技能培训等方式,让当地村民从传统农民转型为掌握现代技术的产业工人。这种“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援疆思路,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培育了本土人才,为库车农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
如今,这座智慧农业植物工厂已成为南疆设施农业的标杆。按照规划,二期项目将进一步扩大规模,通过技术输出与模式复制,推动西北区域蔬菜工厂化种植的普及,实现高品质蔬菜的全年稳定供应。从技术赋能到人才培育,从产业升级到民生改善,宁波援疆正以智慧农业为支点,在戈壁绿洲上撬动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让“甬库同心”的协作之花,结出更加丰硕的共富果实。(查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