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实践中,福建宁德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突破口,成功破解油茶产业“高产量、低效益”的世界性难题。从全球首创的纳米乳化技术让茶油升级为航天级物资,到茶油巧克力等创新产品打开广阔市场,这场“科技革命”正让千万亩油茶林成为富民强村的“绿色银行”。
破局:技术瓶颈下的产业困局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种植覆盖14个省份,涉及5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直接关系200万脱贫户的成果巩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25年评估数据显示,我国油茶亩产潜力可达200公斤,但实际平均亩产仅40公斤,70%的产能因技术瓶颈被“封印”。如何将“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成为摆在产业发展面前的紧迫课题。
攻坚:产学研协同的“宁德方案”
关键时刻,宁德以开放姿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九展农业牵头,联合江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组建“茶油药食同源研究中心”,30余名博士领衔的团队直指技术痛点。
江南大学在食品工艺领域的深厚积累,为技术突破注入关键力量。其参与研发的纳米乳化技术,将传统茶油100-200微米的乳化粒径缩减至≤50纳米,使氧化稳定性从6个月延长至24个月,吸收率从40%-55%跃升至≥95%,让茶油实现从普通农产品到航天级战略物资的跨越。
在此基础上,与中国海洋大学刘春环博士团队合作研发的茶油巧克力,成为技术落地的生动注脚。这款产品通过纳米乳化工艺实现茶油与巧克力的完美融合,加入黄芪、丁香等药食同源成分,兼具健康功效与独特风味,2024年华夏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亮相后,迅速吸引多家企业签约合作,展现出强劲市场活力。
惠民:技术红利扎根田间地头
创新的落脚点始终是农民。宁德探索出“技术赋能+利益联结”的联农机制,让科研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福建尤溪县试点显示,茶农收入中技术分红占比从5%提升至38%,户均年增收3.6万元;湖南800户脱贫户经培训成为“茶油技工”,工资性收入占比达60%。
广西百色壮族茶农罗大姐的故事颇具代表性。掌握乳化工艺后,她带领村民开发“山茶油冰淇淋”,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以前守着油茶林愁销路,现在靠技术挣得比外出打工还多!”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产业变革带来的民生温度。
展望: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为推动油茶产业持续升级,宁德正谋划更广阔的蓝图:以现有研究中心为基础,建设“国家油茶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在主产区设立区域分中心,形成全国技术辐射网络;提高加工设备补贴比例,纳入“以旧换新”政策,降低生产投入门槛;启动“油茶技术燎原计划”,选派技术特派员培训乡土专家,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林间地头到市场餐桌,宁德突破不仅激活了8000万亩油茶林的潜在价值,更构建起“科技创新+联农富农”的乡村振兴新模式。这一实践证明,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