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刘静慧)近日,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宽城分局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为着力点,在全区范围内创新开展交叉互检整治新模式。旨在打破辖区监管壁垒,将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以及食品小作坊“百日整治”三大行动深度融合,进一步激活监管“内循环”,推动整体监管水平提升。
精心组织,资源整合破壁垒
此次交叉互检行动有机整合了食品安全方面三大专项整治行动,分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了《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宽城分局食品生产小作坊联合检查工作方案》,从业务科室和各属地监管所抽调监管业务骨干,组成6个交叉检查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责任落实到人。
能力筑基,统一标准强队伍
为确保此项行动的专业性和一致性,行动前,分局分批次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和食品安全监管进行集中业务培训,培训覆盖人员63人次,培训内容涵盖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原料采购验收、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出厂等关键环节,有效提升检查队伍整体监管能力。
深度“体检”,互查互学促提升
检查采取“随机抽选、跨所交叉”的方式进行,聚焦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糕点等重点品种。检查组化身“监督员”与“取经人”,通过查阅台账资料、查验主体资质、实地查看生产环境等方式,对原辅料进货查验、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成品贮存与交付等重点环节进行“全流程体检”。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问题,如洗手消毒设施不完善、三防设施不完善、原料采购验收记录填写不规范等问题,现场指导整改,并交由属地监管所跟进落实,防止问题反弹。
激活“内循环”,经验共享见实效
此次交叉互检的最大亮点在于打破“信息孤岛”,各监管所人员通过现场交流、案例探讨、台账互查、经验分享,将“隐性经验”变成“共享财富”,让监管资源在协作中实现高效配置,“内循环”持续畅通,在互学互鉴中激发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新的监管方法,推动整体工作水平提升。
下一步,宽城分局将建立交叉互检长效机制,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推动监管信息实时共享、优秀做法快速落地,通过持续激活内部“内循环”,让监管效能在协作中不断提升,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