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程伯全)为切实保障旅游旺季广大游客及市民夜间饮食安全,特别是防范高原特色食品安全风险,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自7月25日起,康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每晚都组织精干力量下沉一线,重点围绕野生菌类、肉制品、奶制品等高风险及特色食品,对城区夜间餐饮聚集区、特色餐饮店、烧烤摊点、特产店等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行动。
执法人员检查现场 图源:康定市市场监管局
执法人员检查现场 图源:康定市市场监管局
加强野生菌类检查:严把来源管控,严查进货渠道,重点核查野生菌供应商资质、采购票据是否齐全有效,严禁采购、加工、销售来源不明、有毒或不熟悉的野生菌;检查餐饮单位是否严格按照规定加工野生菌(如充分煮熟煮透、禁止凉拌生食、避免混杂加工),加工场所是否配备专用工具容器,防止交叉污染;开展风险提示,检查经营场所是否在醒目位置张贴野生菌中毒风险警示、常见有毒菌种图谱及应急处置指引,并及时向入康游客发送安全消费提示短信。
加强肉制品(重点牦牛肉制品)专项检查:严格核查生鲜牦牛肉及其制品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及相应的检验证明是否齐全、真实、有效;检查进货查验记录,确保所有肉制品来源可溯,重点排查来源不明、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品;检查烧烤食品原料是否新鲜、有无腐败变质、过期或“三无”产品,生熟、荤素是否分区存放,防止交叉污染;检查加工场所卫生、用具清洁消毒、从业人员操作规范(如手部卫生、佩戴口罩帽子),特别是烧烤类肉制品烤制是否充分,中心温度是否达标(≥70℃);针对预包装肉制品,检查标签标识是否规范、清晰,是否在保质期内,贮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加强奶制品(特色酥油、酸奶、奶渣等)专项检查:核查经营者(尤其是销售散装或自制奶制品的)是否具备合法资质,检查原料奶来源及供应商资质证明、检验报告;重点检查自制奶制品的加工场所卫生条件、设备设施清洁消毒情况;检查奶制品(特别是需要冷藏的酸奶、鲜奶)是否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冷藏0-6℃)贮存和销售;通过外观、气味等感官检查,初步判断奶制品是否存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等异常情况。
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78人次,检查夜间食品经营单位251家次,其中:提供野生菌菜品的餐饮单位32家次,涉及牦牛肉等肉制品加工销售的餐饮、特产店、烧烤店148家次,销售奶制品的特产店、摊贩37家次,其他食品经营单位34家次,发送安全消费提示短信30余万条。针对现场检查部分流动摊贩从业人员未佩戴口罩(口挡)、票据不全、卫生欠佳等5个问题,执法人员当场要求立即整改,并跟踪整改情况,完成闭环监管。
下一步,康定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对辖区经营户进行“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隐患消除;进一步加大对野生菌、肉制品(特别是牦牛肉)、自制奶制品等食品的监管力度和频次;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向经营者和游客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特别是高原特色食品的风险点和注意事项(如野生菌、生鲜奶风险);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过程控制、风险自查等主体责任,提升守法诚信经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