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一张网如何“链”起“舌尖安全”?

2025-08-07 10:15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曹译文

临近中午,在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酒都集市蔬菜摊位前,市民李先生熟练地拿出手机扫描摊位上方溯源信息公示牌上的二维码。随着“滴”的一声,手机界面随即弹出蔬菜名称、产地、数量、检测报告、流通过程等信息,“你看,页面还显示商家名称和联系电话,吃得更安心了。”

所谓农产品追溯,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全过程记录农产品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屠宰)等环节的信息,从而实现全链条监管的实施手段。消费者只需“扫一扫”,便可知晓农产品的“前世今生”。李先生体验的消费场景便是四川省宜宾市探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信息化追溯的落地成果。

近日,省级追溯平台与国家追溯平台数据标准化应用现场会在四川省宜宾市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目前追溯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各级追溯平台建设不断优化,部省追溯平台初步实现对接,追溯覆盖面日益扩大。截至目前,国家追溯平台总访问量累计达到2.39亿次,累计生产经营主体入驻60.71万家。

当前各地追溯工作进展如何?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追溯又意味着什么?记者前往宜宾一探究竟。

一条“链”贯通“田间”到“餐桌”

农产品追溯平台的运行就像一场接力赛,这是记者在宜宾市全流程体验农产品溯源之后的最大感受。依托宜宾市生鲜农产品流通溯源平台和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农产品得以实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追溯。

“这是我从兵哥家庭农场收购的一批豇豆,他们给我开具了追溯凭证。”一大早,在宜宾市翠屏区雄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廖强吉指着一筐刚收购的豇豆对记者说道。

跟随着这批次豇豆运输的还有一张农产品追溯凭证,通过四川追溯小程序,收购商对生产端开具的追溯凭证上的追溯码进行查验收货和信息确认。“主要就是核实收购产品的名称、数量和上游主体信息,然后对产品的外观进行拍照确认。”廖强吉说。

带着这张“追溯证明”出发,农产品即将被送往下一站:宜宾市江北批发市场。

来到批发市场门口,不时有运输车辆在大门处排队等候查验。“车辆到达市场入口时,门岗人员会使用市场溯源小程序扫码批发商户主体身份码或通过其注册手机号码,进行入场查验,核实入场产品与线上已登记信息是否一致,信息核对无误后门岗人员抬杆准许车辆进入市场。”该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场批发商户在车辆到达前就可以使用市场追溯小程序扫描产地远程开具的追溯凭证上的追溯码,系统将自动提取农产品名称、数量、产地、产地主体名称及联系方式等追溯信息,完成线上登记工作。“如果没有产品追溯凭证和质量合格证明的,批发商户应当使用市场溯源小程序向市场开办方申请快检。抽样人员现场取样,检测报告自动关联该批次产品。”该负责人说。

这批豇豆最后将进入零售阶段,农贸市场采购商再用平台小程序导入到货信息,在市场溯源小程序上核验产品进货信息、产品溯源凭证、质量合格证明等,完成进货查验记录。

在宜宾市翠屏区酒都集市农贸市场,每一家商户摊位上方都挂有溯源信息公示牌,上面不仅展示了营业执照,还有一张主体身份码。“消费者可以用微信扫描店铺主体身份码,查看商铺所卖农产品的生产者及产地信息、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市场销售者信息。选购产品并支付后,即可在市场溯源监管平台查询购买记录、购买者微信号等信息,实现从农田到市场再到消费者的全链条追溯。”宜宾市翠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4项追溯标准助力“一张网”全覆盖

宜宾的探索实践证明,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各行各业实现生产方式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变革的主要手段。

过去,各级追溯平台建设标准不统一,“信息孤岛”问题越来越凸显,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客观上迫切要求实现平台标准化建设和数据标准化汇聚。“由于缺乏统一的追溯农业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标准,特别是数据口径不统一,国家追溯平台在数据调取、使用、分析决策方面难度较大。追溯农业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标准的制定显得十分迫切。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体系,才能实现全国追溯一张网、一盘棋。”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孔亮在讲话中特别强调。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去年组织相关部门研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术语、编码与标识、数据格式、数据接口等4项追溯农业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标准,汇集了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智慧,凝聚了广泛共识。

目前,追溯农业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标准已在农业农村部第898号公告中发布,自7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现场会对追溯农业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标准进行了集中宣贯和解读。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追溯农业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有效解决农产品追溯认识不统一、平台建设不统一、追溯查询内容不统一、执法监管尺度不统一等痛点,为实现“一张网”“一盘棋”提供了重要支撑。

各地积极探索“链”起全国“一盘棋”

追溯体系建设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的重要举措。换句话说,有了追溯平台,农产品将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从地方层面看,全国各地已然广泛开展实践和探索,取得丰硕成果。四川省农业农村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起紧密的协作机制,应用四川追溯小程序,规范开具和查验追溯码或承诺达标合格证,建立扫码查验市场准入机制,实现从生产端到市场端的无缝衔接。“通过统一信息化监管平台,统一追溯业务流程,统一信息采集指标,推进各级追溯平台无缝对接,实现追溯‘一条链’。”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林方龙介绍。

山东省将追溯体系作为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密码”。在山东省安丘市,当地构建起“质量安全码+生态原产地码”双认证体系,为全市13万余家生产经营主体建立数字档案,对70余种果蔬实行“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追溯。“2024年,山东农产品出口额突破1648亿元,占全国22.5%,出口农产品达到100%可追溯。”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副处长韩璐说。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已成为品牌农产品进行数字化赋能和品牌保护的有力“武器”。辽宁省大连市创新建立“一图一库一系统”,通过组织开展大连海参原产地认定,发放产地溯源码,使得海参拥有了一张“数字身份证”。大连市海洋渔业协会秘书长张恒介绍,坐标图实现了海参原产地追溯的物理界定;数据库实现了追溯目标质量、产量等数据界定;溯源码的发放与扫码,实现了追溯体系的方法界定。“有了这三个界定,使得大连海参追溯体系有别于简单的发码贴码式追溯,更可靠、更可信也更可用。”

从各地探索的经验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在助农增收方面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通过对茶田进行数字化改造,借助追溯链系统,消费者可以对茶青原产地、快递配送、产品检测信息、生产农户信息等进行追溯。“换句话说,追溯系统实现了茶园管理及炒茶过程全透明,增加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任度,帮助茶农实现‘从按斤卖茶青向按亩卖茶田的转变’,茶农亩均年收益提升50.88%。”山东凤岐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董明睿说。(丁乐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