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是辛勤汗水的结晶,“舌尖上的文明”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当下,我国正在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专家提醒,珍惜粮食,合理膳食,适量点餐,有利健康又避免浪费。
“大胃王”风险高会导致多种疾病
在没有食物的时候,胃就像一只瘪瘪的气球,只有100ml左右的容量,大约是一个鼠标大小,但进食的时候,由于胃壁非常有弹性,被食物填充的气球就会慢慢变大。可以达到1000ml~1500ml。长期暴饮暴食、大量摄入油腻食物,容易导致多种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猝死。
胃病。吃得过饱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剧。身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每2~3天就应修复一次。一旦上顿还未吸收,下顿又填满胃部,这就让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获得修复的机会。
肝病。营养过剩是导致脂肪肝的一大原因。贪食者整日鸡鸭鱼肉、膏粱厚味,摄入的脂肪食物过多,增加了肝脏的代谢负担,造成脂肪在肝脏的过量沉积,当肝脏脂肪的含量大于肝脏重量的5%时,就可定义为脂肪肝。脂肪占肝脏重量的10%为中度脂肪肝,脂肪占肝脏重量的25%为重度脂肪肝。
肥胖。暴饮暴食会导致体内的脂肪增多,久而久之多余的脂肪就会堆积起来造成肥胖。
肾病。进食过多会导致肾脏的工作量加大,严重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肠道疾病。暴饮暴食会导致肠道的食物没有及时地消化,因此肠道食物堆积严重就会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
癌症。暴饮暴食会增加患癌风险。
用餐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
过量饮食是危害我们健康的罪魁祸首,所以我们应当饮食适度。
食七八分饱。建议每次用餐只要七分或八分饱即可,当有一点点饱意出现时,就不要再继续吃下去了。
延长用餐时间。放慢吃的速度,让脑部有足够时间发出饱足信息。用餐时间至少要20分钟。
细嚼慢咽。仔细咀嚼能预防快食,用少量食物获得满腹感,每口食物咀嚼20~30下再吞食。
定时用餐。如果用餐时间不固定,在非常饥饿的情况下进食,容易狼吞虎咽、吃得过多。
多食用有饱腹感的食物。吃饭前喝杯水或喝碗汤,买小包装的食品,多吃粗纤维、增加饱腹感的食品,例如豆类、蔬菜、菇类等。
改变进食先后顺序。先吃蔬菜、水果,然后喝汤,再吃其他食物,可以让胃部有饱腹感,减少肉类及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取。
科学调整好三餐比例,忌暴饮暴食。早餐、午餐及晚餐的摄取量均衡分配,约占全天食物总量的30%、40%、30%为宜。12个小时之内不要吃东西。在暴饮暴食之后12个小时之内,这段时间最好禁食,让我们的胃能够充分地休息。可以尝试吃一些比较能帮助消化的食物,例如酸奶、苹果、香蕉、柠檬水等。
消费者合理适量点餐 餐饮单位应主动引导
近日,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提出如下倡议:
珍惜粮食,弘扬传统美德。尊重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人人都应爱惜粮食,充分利用食物。按需选购,加工、储藏食物得当,减少产生食物垃圾。备餐和外卖餐食,根据用餐人数,计食计量按需选择,保证食物新鲜又避免浪费。
健康导向,促进合理膳食。按照不同年龄、身体活动和身体状况,来确定三餐食物搭配和比例,不暴饮暴食,享受食物美好。倡导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膳食相关慢性病,打好全家健康基础。供餐有度,落实“光盘”行动。餐饮单位应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引导消费者合理、适量点餐,推行小份菜、半份菜、套餐。选菜应食物多样、荤素搭配,按需选取,推动落实“光盘”行动。
推进食育,培育节约习惯。加强对学生“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和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小手拉大手,全家齐动员。
杜绝浪费,营造健康风尚。不铺张浪费,不过度酒宴奢华,提倡公筷和分餐制,简餐、份餐,拒绝野味。烹饪不忘少盐油糖,培养清淡口味。传承和发扬优良饮食文化,兴起节约、卫生、合理的饮食“新食尚”。
各尽其责,形成共治格局。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号召全体会员,广大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注册营养师及其他健康促进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共同投身杜绝浪费行动,共建节约、健康中国。(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