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一盒零食,里面有“小白兔奶糖”“奥密奥饼干”等,热情的亲戚抓了一把塞到袁成程手里;临走时,亲戚又拿出一盒“六个甄核桃”作为回礼……这是今年春节期间在北京打工的袁成程回到湖南老家,走亲访友时遇到的一幕。(2月1日 澎湃新闻)
“六个土核桃”“六个核弹”“六个纯核桃”“六个甄核桃”……正品“六个核桃”的这四个山寨变种,袁成程已不是第一次遇到。无独有偶,今年1月25日,重庆一女士发视频称过年收到“六个石磨”“养生核桃”“新六纯核桃”,4件礼品中3箱是假货。视频一出,立刻引发广大网友共鸣,纷纷表示春节期间买到过“六个铁核桃”“康帅傅”“奥利粤饼干”等山寨货。当下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食品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消费生活,但是消费者尤其是农村居民,却常常买到这种被商家玩坏的“文字游戏”升级版山寨食品。
山寨食品在原料、配料、口味等方面与品牌食品会存在诸多差异,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但由于其生产经营成本相对正品来说较低,所以通常也会以低于正品的价格进行销售,被不法商家和商贩为谋利铤而走险去生产和销售,比如一款名为“雲碧”饮料,瓶子的大小、颜色、外包装都被商家以“高明”的“窃取”手法以假乱真。农村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加上个人维权能力和监管力量的相对薄弱,给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仿冒名牌、生产销售山寨礼品和“三无”产品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也使过年待客心意打了折扣。
农村消费者会因山寨食品价格低廉而选择购买,与自身识假辨假能力不强、品牌意识缺失、法律意识淡薄有关。农村居民中老年人较多,主要消费的食品种类为瓜果、粮食等未经加工的食品,对零食了解甚少,所以即便上当也常常“不知情”“不在意”。有研究者曾对307位农村消费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在鱼龙混杂的消费市场上,农村消费者对于山寨食品的辨别能力不强,警惕性较低,50%的消费者因“仿制逼真,难以区分”购买过山寨食品,26.6%的消费者因“价格低廉”而购买山寨食品。
“山寨食品”能大肆横行于地广人稀的农村地区,也与农村地域辽阔,商超网点分散,给监管和整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等因素分不开,虽然相关部门采取过整治措施,但收效甚微。农村流动小商贩,都是一次性买卖,卖了就换下一个乡镇,发现不对想退货,基本没可能,但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如果消费者不维权、自认倒霉,也纵容了这些商家。为此2022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为促进消费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严格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对食品和药品生产、运输、仓储、销售全链条所涉制假售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要以对“一条龙”产业链联动监管的方式,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针尖上的安全”。
加强食品安全还应从体系建设、商家和消费者层面配合联动监管。建立监管体系方面,农村地区加快建立包括集中收集、追溯、跟踪等制度在内的食品监管体系,对于所有流入农村市场的商品,尽快建立溯源机制,明确生产、流通责任,对全链条规范运营起到有效约束作用,加大日常监管的监督检查力度和行政处罚力度,要让不法商家承担违法成本,以此形成有力威慑;加强依法诚信经营的宣传,让商家主动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和高质量服务;消费者也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山寨或三无产品的危害性,如果被误导购买,要及时收集好相关证据,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举报。(廖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