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便是一锅上等的羊肉炖萝卜的极致味道。
崇尚自然的中国人,对于吃喝也自然讲究。吃喝应当与时空环境搭配,这就有了食物时令,吃喝意境。正如当年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魔”就觉得在这样“天欲雪”的气象下,围着小火炉坐在一起喝新醅的米酒恰到好处。而宋代诗人张耒则在《冬日放言二十一首其一》里写:“寒羊肉如膏,江鱼如切玉。肥兔与奔鹑,日夕悬庖屋。”可见,中国人对吃喝的讲究从古至今,自然传承。
正如张耒所说,寒冬飞雪便是吃羊肉的好时节。可以设想一下,傍晚华灯推开家门,羊肉滚锅,壶中温热。正可谓是“日暮苍山远,天寒华灯上。灶上羊肉香,风雪夜归人”,如此这般岂不就是人生好时节。
羊肉的吃法千千万,炖羊汤、羊肉串、羊蝎子、羊脖子、羊杂碎、羊肉臊子,等等。在尝过了蒙古的烤羊、陕西的羊肉泡、河南的羊肉烩面……回味间,却还是心心念念那锅寻常人家的羊肉汤。
在中国的大地上,每一地都有一道羊肉汤,闻名遐迩的就有洛阳羊肉汤、灵宝羊肉汤、莱芜羊肉汤、莒县全羊汤等。不过与万物皆可炖的猪肉、鸡肉等不同,炖羊肉对“伴侣”的要求颇为挑剔。为什么挑剔,还是自身条件决定的。《本草纲目》中说:羊肉本属温热,入脾、肾,是一个具有温补强身、补肾壮阳功效的肉类。既然是温热肉类,自然搭配上就有了讲究,需要平和的食材来均衡调和。从营养学角度来看,羊肉富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还含有大量的脂肪,能为人体提供比肉类更高的能量,能治虚劳寒冷。这也是为什么说羊肉汤和寒冬才最配。
虽说羊肉炖物挑剔,但万物之极总归大道至简。于是在众口难调之下,却倒是一锅羊肉炖大萝卜摆平了悠悠众口。
从美食行家到寻常百姓都知道,羊肉好不好,清炖最知道。真味粗朴,清炖羊肉的做法并不复杂。羊肉连骨剁块,清汤炖煮,什么调料都不放,却一定要放萝卜,白萝卜、青萝卜、胡萝卜均可。出锅前一把香菜、一把盐,增香入咸,即可享用。冰雪寒冬的餐桌上,一锅热气蒸腾弥漫,一股浓香萦绕鼻息,此味何极。
有味者使之出,羊肉是清炖的主味担当,用自己的味成就了汤,润透了萝卜,却不失自身的鲜嫩和肉香,还泛着淡淡的乳香。无味者使之入,清汤和萝卜吸收羊肉释放出的汁水,变得清甜鲜美。汤视之若清水,食之如浓汁,一匙入口,怀想不置;萝卜晶莹通透,软而不烂,有色有滋有味,提鲜解腻,有时竟能抢了肉和汤的风头。千里莼羹,未下盐豉。中华美食的精髓在于五味调和,清炖羊肉反其道行之,胜在一个“清”字,不加雕饰,以本味求得至味。
围炉炖汤,一半羊肉一半萝卜,一半烟火一半清欢,想来这世间三千繁华,倒不如一隅清欢。(徐晓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