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天亮喜讯来,贺龙红军到青岩;土豪劣绅都跑尽,穷人个个乐开怀”……在湖北利川市毛坝镇青岩村,这首红色歌曲至今广为传唱。
红军“七进七出”毛坝镇,活动在青岩村、夹壁村一带。夹壁村的贺龙广场,如今成了当地红色教育“打卡地”。
红色沃土,绿色崛起。毛坝镇党委、政府赓续革命传统,带领当地群众依托优势资源“利川红”,将“一片叶”锻造成“一条链”,把茶叶发展成脱贫致富“黄金叶”。
12任书记接续种茶30余年
从1928年至1934年,6年烽火岁月,贺龙带领红军在毛坝“七进七出”,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
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这片红色热土生根发芽。
为带领百姓脱贫致富,毛坝镇12任党委书记接续种茶30多年,将“利川红”打造成主导产业。
毛坝山多地少,空气湿度大,常年浓雾,水稻产量低,种田收入少。
常年多云雾,夏秋日照长,昼夜温差大,这些却是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地党委、政府决定种茶叶。
“粮食都不够吃,还种啥茶叶?”“这东西有市场没有?”一开始,反对声此起彼伏。
只有干出效益,村民看到希望,才能赢得支持——一届又一届党委、政府坚持这个理念。渐渐地,农民尝到甜头。茶叶不仅年年丰产,而且红茶“利川红”作为大宗商品,远销欧盟等地。“利川红”还成为2018年东湖茶叙国事用茶,一时声名鹊起,叫响全国。
2020年,“接力棒”交到毛坝镇党委书记谢意手中。谢意提出绿色兴茶、质量立茶、品牌塑茶、科技强茶、文化润茶、全民护茶“六口茶”战略。
2021年4月,谢意在全镇推广五级“茶长制”,层层守住“利川红”的源头关。目前,茶园面积10.6万亩,茶叶年产量1.4万吨,产值突破7亿元,人均收入达1.6万元。
“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
夹壁村位于利川市毛坝镇西北边,距镇政府7公里。
1933年10月4日,红三军从青岩转移至夹壁,休整半月,红三军军部驻地就设在夹壁村,军部驻地遗址位于现夹壁村六组陈家阁。
80多年过去了,夹壁村回龙河河水静静流淌,贺龙纪念像屹立河畔。环顾四处,已是青山连绵,茶园连片,茶农忙碌其间,游人络绎不绝。
夹壁村通过发展茶叶,穿越经济贫困这道“夹壁”,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村民张远平靠种茶脱贫致富,他家从早年的5亩茶逐步发展到现在的10亩茶,每年收入约7万元。种茶的同时,张远平还到茶厂学习制茶技术,今年2月开办了茶厂。
一枝独放不是春。在“利川红”第一村兰田村,茶园面积6000余亩,有民宿40多家。
茶园深处,青石木屋、飞檐翘角……独特的土家风格民宿,受到众多游客青睐。兰田村党支部书记肖庭茂介绍,通过党建引领,以“利川红”和民宿旅游为轴,牵线搭桥让多个写生基地落户当地。
毛坝镇以建设利川茶产业示范区、“全国红茶特色小镇”等为载体,推进“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毛坝镇积极探索“党建+茶+康养+旅游”模式,推进茶产业与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相结合,开设民宿、餐饮、采茶炒茶体验等茶园观光旅游服务。2021年,毛坝镇茶生态旅游区接待游客量11万人次,产值约7000万元。
小山村涌现6家规上茶企
“贺龙带领红军来了,穷人就有好日子过。”这是《贺龙在利川》情景剧中的一句台词。
《贺龙在利川》主要讲述了贺龙带领红军在毛坝打土豪、分田地,宣讲党的政策、红军宗旨和纪律,当地群众欢迎和拥护红军,当地进步青年主动参加红军的故事。
在红军带领下,毛坝人民翻身得解放。如今,毛坝人民步入发展快车道。“利川红”已成为毛坝的主导产业,茶叶加工企业达150多家。
如何让更多企业茁壮成长?毛坝镇党委、政府一直在思考、探索。
4月以来,一辆辆货车装满“利川红”,从毛坝镇出发,销往大江南北。近年来,毛坝镇九龙茶业、佳兴茶业等6家茶企成长为规上企业。
2021年,毛坝镇以商招商引入麦特影业(湖北)有限公司,与巴人红茶业联合注册成立湖北麦特红精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政府“做媒”,企业合作后茁壮成长,去年仅用2个月时间,产值就从原来的200万元跃升到600多万元。
今年,巴人红茶业、硒韵茶业等企业,都有望冲刺规上企业。
“我们拟定了企业培育计划,让更多茶企麻雀变凤凰,以带动更多老区茶农致富。”谢意说。(翟兴波 张宝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