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王冲)开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是中央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加强财政支农政策顶层设计。针对当前涉农资金多头管理、交叉重复、使用分散等问题,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切实提升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青岛西海岸新区在2020年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中,整合各部门资金来源,挖掘各级级次资金渠道,共整合中央、市级和区本级支农资金13.19亿元,其中用于产业振兴的资金约5.5亿元,全力围绕新区工委提出的建设都市郊区乡村振兴发展思路,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区提供资金支持。
青岛西海岸新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条件与传统的优势产业,把促进农民增收与集体增收作为衡量标准,把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做优,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以支农惠民政策明确产业发展导向
农业的发展需要持续、充足的资金投入,工商资本的投入更是产业投资的主力军,而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则是产业发展的导向,一是可以引导工商资本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二是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农业。2020年,我区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产业振兴鼓励政策的通知》(青西新管发〔2020〕12号),对产业振兴的相关鼓励政策进行了全面升级,综合奖补率为20%。进一步刺激工商资本投入农业的积极性,已经批复投资计划项目63个,计划总投资5.7亿元,预计发放补贴9000万元左右。
以土地规模化提升产业经营新体系
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集约化。新区坚持镇为着力点、村为操作点,通过搭建区、镇两级流转平台,加快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一是健全了土地流转机制。出台促进加强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的政策措施,一次性流转成方连片土地200亩以上的,区财政连续3年按每年每亩500元给予补助,鼓励工商资本流转土地、规模经营。目前,全区土地流转率55.4%,年内达到60%;土地规模化率63.9%,年内达到90%。二是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围绕土地流转后“谁来种地”和土地如何利用的问题,做大做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目前新区合作社1704家(市级以上示范社79家),家庭农场3285家(市级以上示范场63家),带动基地种养殖面积6.3万亩。积极推广金丰公社“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以特色农业彰显新区产业发展新优势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按照区域化、园区化发展思路,科学编制《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规划布局了“一谷、三区、五带、多集群”产业分布,形成产业聚集、资源集约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蓝莓、绿茶、食用菌三大特色农业,积极培育优质蔬菜、特色花卉、中草药三大新兴产业,有力促进了农业转型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成为新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蓝莓、茶叶、食用菌总规模分别达9.2万亩、8万亩、3.8亿棒,优质蔬菜、特色花卉、中草药面积分别达32万亩、3万亩、1万亩,成为全国县域面积最大、产业化水平最高的蓝莓生产基地,全省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和珍稀食用菌产业主产区,带动新区8万户、30万农民增收致富。在畜牧业发展上,建成规模养殖场170个,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处,青岛市级示范场16处;建成肉兔养殖示范园区3处、肉鸡养殖示范园区5处、蛋鸡养殖示范园区2处,琅琊鸡、康大肉兔成为新区畜牧业的招牌。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的合作,加快推进中国工程院赵春江院士工作站、农业农村部海藻类肥料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扎实推进“绿色硅谷”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升综合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成功创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以产业园建设注入产业发展新动能
坚持把产业园建设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紧盯重点项目,搭建发展平台,建设全产业链。一是狠抓项目建设不放松。项目是产业的灵魂,大项目是产业龙头。2020年全力推进了44个投资过亿元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总投资111.73亿元,目前已完成29.98亿元(2020年完成投资13.76亿元)。二是狠抓平台建设不放松。坚持把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等作为土地集中、产业集聚、要素融合的发展平台,整合财政资金,吸引工商资本,发挥集聚效益。获批创建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全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张家楼镇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了藏马山、现代农业示范区、杨家山里3个市级田园综合体。三是狠抓融合建设不放松。聚焦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三链重构”,鼓励产业园拓展农业配套服务功能,把生产、休闲、消费高度融合在一起,促进了三产有机融合,涌现了联想佳沃、康大外贸、绿色硅谷等300余个业态丰富、效益明显的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园区,在新区呈现园区集群发展、产业遍地开花、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就近就业、村集体持续增收的发展格局。
以品牌化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
坚持科技兴农、品牌强农,培育壮大农业发展新动能。紧紧围绕扶持政策、壮大品牌、推广营销三大环节,着力打造新区“瑯琊榜”知名农产品品牌平台,加快农业品牌创建工程建设,培育出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价值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地方贡献突出的重点品牌企业,强力推动了绿茶、蓝莓、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转化。通过组织开展“瑯琊榜”名优农产品评选,全区“瑯琊榜”知名农产品品牌达56个、青岛市知名农产品品牌达54个、省知名农产品品牌达7个,“瑯琊青茶”进入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目录并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农高博览会后稷奖、“佳沃蓝莓”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获得青岛地区唯一金奖。
以龙头带动打造新区产业新高地
龙头带动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一是培育龙头企业。新区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64家,其中省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3家。二是拉长产业链条。建设粮食、花生、蔬菜、果品、畜禽、乳品、饲料、水产品等8条亿元产业链,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三是拓宽流通渠道。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康大外贸等农产品出口企业154家。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完成大场等7个镇级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建立了771个益农信息社,有效的拓展了新区农副产品销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