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王静)为加强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管理,精准防范疫情传播风险,近日,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印发了《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分类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通知截图 图片来源: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指南》适用于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对进口冷链食品生产、装卸、运输、贮存及销售等环节的工作人员,以及与进口冷链食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岗位风险分级、管理、核酸检测等方面的分类管理。
《指南》以预防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受到新冠病毒感染为主线,将人员岗位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
其中,高风险岗位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集中监管仓搬运工、装卸工、掏箱工、消毒人员、叉车工、库管、采样人员、垃圾清理人员等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及环境的工作人员;进口冷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缓化前端人员,如搬运工、拆包工等。
中风险岗位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前述经风险研判后调整为中风险等级人员;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总仓内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及环境的人员,如从事装卸、搬运、垃圾清运等工作的人员;第三方冷库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及环境的人员,如从事装卸、搬运、垃圾清运等工作的人员。
低风险岗位人员为高、中风险岗位以外与进口冷链食品及环境相关的人员。
《指南》强调集中监管仓、冷库、食品生产经营场所人员及一线监管人员在健康管理、人员卫生、过程防控等方面要严格执行相关文件要求,指出集中监管仓高、中风险岗位人员要造册登记,高风险岗位要求人员固定,工作期间实行封闭管理,结束后须完成7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健康监测;离开工作岗位所在城市时,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向所在单位或社区报备。
《指南》还对不同风险等级人员核酸检测做了明确要求。在属地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组织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工作人员定期核酸检测,定期核酸检测的频次应与岗位风险相匹配。在疫情形势紧张、冬季低温(如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下同)等情况下,可增加核酸检测频次。此外,各地应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人员检测阳性结果、货(物)品检测阳性结果的应急处置预案,必要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指南》鼓励各地探索实施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冷库风险分级管理,对标《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建立与运行技术指南》开展自查评估和升级改造,严格做好出入仓运行管理和人员防护,防止“带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