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食品的“风”越刮越大,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热衷于购买带有“儿童”标签的食品。而在不久前,多位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儿童食品”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这也让许多家长怀疑,自己是不是又交了一笔“智商税”?
从现实情况来看,处在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营养摄入需求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代谢能力也相对较差,这就让很多家长更加注重食品成分安全和营养充足。而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商家根据儿童的发育特征研发生产专门类别的食品,既能更好满足部分消费者的消费需要,也可开辟销售蓝海。
在强劲市场需求的影响下,除了常见的奶粉、药品等存在成人和儿童版本,调味品、零食、乳制品、预加工品等食品也纷纷推出儿童专属分类。这些产品往往标榜“无添加剂”,或者特意针对儿童改变配方、添加某类营养元素。然而,这些所谓的“儿童食品”都是以企业自家标准设计生产而来,是否能够真正满足儿童营养摄入的需求,仍然有待商榷。另据媒体报道,一些“儿童食品”不仅在成分上与普通食品毫无区别,甚至还带有儿童不适宜食用的成分,儿童长期食用反而有害健康。
“儿童食品”名不副实甚至鱼龙混杂,源于高溢价带来的高利润,引得不少商家趋之若鹜。显然,单靠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内部自定标准、自行其是,以及仅仅针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仍然难以约束一些商家的噱头炒作行为,甚至会让这一品类的产品陷入信任危机,遭遇未盛先衰的尴尬局面。
所以,推动儿童食品实现长远发展,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举措尤为必要。有关部门应该尽快明确儿童食品的专门分类,针对儿童发育特征和营销需求制定相应的食品标准,对食品添加剂、营养成分、原料等提出具有科学性和强制性的具体要求,为儿童食品“正名”,也为生产厂家划好产品生产的底线。当然,在相关国家标准尚未出台实施之前,对于食品安全和广告宣传的监管须臾不可放松,管理部门当以严格执法收紧不法者违规生产和肆意炒作的空间。家长在为孩子选购食品时,也应保持审慎理性,了解营养摄入的科学知识,切勿盲目跟风。(王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