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飞 张伟)5月6日,天津海关自主研发的“出入境人员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1个月。通过借力大数据,天津海关平均单次流行病学调查时间缩短到3分钟,航班整体通关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流行病学调查现场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爆发,“外防输入”已成为我国当下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过去,进境旅客健康申报材料的录入、核对和统计工作大多依靠人工完成,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天津海关将大数据采集与旅客入境检疫流程相结合,自主研发出入境人员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用好科技的盾牌严守国门第一道防线。
“开发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让科技代替人力,通过对旅客大数据和不同环节海关操作信息的顺势留档,改变原有的人工统计、筛查模式,同时实现监管速度、严密度以及数据精准度的3项提升。”天津海关所属机场海关关长李鸣介绍。
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航班一落地,入境旅客就开始分批下机接受海关入境检疫。海关检疫关员通过扫描旅客健康申报条形码,即可1秒读取旅客健康申报的全部电子数据。出入境人员健康管理信息系统自动抓取旅客基础信息,一次性生成流行性病学调查表、采样记录单、采样告知书、移交单等旅客通关过程中所需的所有检疫单据的电子版。
与此同时,系统还能自动将旅客申报数据与舱单系统数据进行对碰审核,如有申报异常可自动报警提示,辅助完成申报信息的自动审查。
随后,海关关员对入境旅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流调人员可谓追踪新冠病毒的“福尔摩斯”,追踪旅客旅行史、判断接触史等,都需要他们耐心细致的调查。过去的流调工作中,关员一边详细询问一边“笔耕不辍”填写大量单据;如今,在系统自动抓取数据的基础上,海关检疫操作只需再录入新增信息即可。海关检疫环节全部结束后,可通过系统一键便捷打印功能,完成全套带有旅客专属条形码的单据打印。无特殊情况下,对于一名旅客的流调不到3分钟即可完成。
除了节省流调时间,系统还能够根据海关登临检疫等其他工作环节的判定意见直接锁定重点关注人员,并在系统生成的旅客健康申明卡表头显著位置进行标识,方便了后续与地方政府移交环节对不同类型旅客的分类转运。以一架300人次的入境飞机为例,如无特殊情况,海关整体监管环节可压缩至3小时内,航班整体通关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同时该系统的后台检测功能可实现对每一名旅客检疫速度、操作时间的实时跟踪,检疫区外人员可通过系统后台实时跟进,掌握检疫进度。
电子化系统带来的便利,不仅体现在现场处置环节。“整个海关监管环节的电子化,方便了后续数据统计的电子化。”李鸣关长解释说。“通过在检疫过程中顺势统计采集数据,在航班监管完成后即可生成航班及旅客的总台账,进行分类数据导出,及时完成总署及联防联控相关部门各类数据的统计和报送工作,改变了原有人工翻单统计模式。原来的数据统计工作要等到航班结束、纸质单据齐全后才能开始,现在航班结束,数据就出来了。”
自4月6日出入境人员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以来,天津海关已通过该系统辅助进行了2000余人次旅客的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海关流调查工作时间大幅压缩50%,海关统计速度和精度都实现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