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冯文亮)1月14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念东在参加北京“两会”相关访谈中透露,今年北京将实现 “一次入企,全面检查”。这一举措意义重大,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监管效能的重要突破。
直击痛点:打破企业发展阻碍
长期以来,企业面临着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困境。不同部门依据各自职能,在不同时间节点对企业进行检查,使得企业常常要停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抽调人力、物力、财力来应对。例如,一家生产型企业可能在短时间内,先后迎来市场监管、环保、消防等多个部门的检查,每次检查都需要准备不同的材料、安排专人对接,企业精力分散严重。这种局面不仅干扰企业正常运营节奏,还极大增加了企业运营的隐形成本。
“一次入企,全面检查” 直击这一痛点。通过整合各部门检查任务,将原本分散的检查集中开展,企业只需一次迎接检查,就能完成多项检查事项,大幅减少被检查频次,降低企业应对检查的负担,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生产、研发、销售等核心业务中,全力推动自身发展。
协同增效:重塑监管工作格局
对政府监管而言,“一次入企,全面检查” 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过去,各部门各自为战进行检查,信息不共享、行动不同步,容易出现重复检查或监管漏洞。有的问题在这个部门检查时被发现,其他部门检查时又重复关注,浪费行政资源;而有的区域则可能因为部门间缺乏协同,成为监管盲区。
如今,各部门联合开展检查,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一次检查中,市场监管部门关注产品质量、经营资质,环保部门查看企业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消防部门检查消防设施与安全通道等。各部门形成合力,全面掌握企业情况,不仅提高了监管效率,减少了行政资源浪费,还能通过综合分析,更精准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监管质量。
环境升级: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从宏观经济发展视角看,“一次入企,全面检查” 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营商环境已成为地区吸引投资、留住企业、促进创新的核心竞争力。这一举措营造出稳定、公平、透明且可预期的市场环境,让企业感受到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与呵护。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像一块强大的磁石,能够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北京,激发本地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产业升级。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进而带动就业增长、税收增加,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
落实保障:推动举措落地生根
要确保 “一次入企,全面检查” 顺利实施,一系列保障措施必不可少。一方面,必须强化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机制。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平台,明确各部门在联合检查中的职责分工、检查内容、工作流程,制定统一的检查计划与标准,确保检查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另一方面,要全方位提升监管人员综合素质。监管人员不仅要精通本部门业务,还要对其他相关领域知识有一定了解,具备综合检查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加强业务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跨部门交流学习等方式,打造一支业务精湛、能力过硬的监管队伍。
同时,建立健全监督与反馈机制至关重要。加强对检查全过程的监督,确保检查公正、公平、公开。畅通企业投诉反馈渠道,及时受理企业意见建议,对违规检查行为严肃问责,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推行的 “一次入企,全面检查” 蕴含巨大潜力。随着这一举措的深入落实,北京有望在监管创新与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树立新标杆,为全国提供宝贵经验借鉴,推动经济社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