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基石,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数字化赋能为突破,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化体系,积极推动保山小粒咖啡绽发璀璨光彩。
地理标志保护筑牢品牌根基
云南省地处全球咖啡黄金种植带,地理和气候环境适宜种植咖啡,云南省委、省政府将咖啡产业作为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目前云南已发展成为中国咖啡种植规模最大的省份,云南咖啡在国际市场的“咖”位越来越高。
2010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保山小粒咖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0年,保山小粒咖啡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首批保护名录;2022年10月,保山小粒咖啡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标志着保山小粒咖啡的品牌保护与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自保山开展保山小粒咖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以来,云南省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保山小粒咖啡》等22项标准,建立覆盖种植、加工、仓储的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咖啡精品率从2022年的40%提升至2024年的70%,精深加工率从60%提升至85%。
如今,保山市拥有省级咖啡龙头企业11家,6个咖啡庄园被认定为“云南省精品咖啡庄园”,全市咖啡种植面积达14.49万亩,拥有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19家,电商年销售额超3.2亿元。
数字赋能打造“咖啡产业大脑”
2024年9月,云南省市场监管部门发布“世界咖啡谷·保山小粒咖啡”小程序,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用户体验。该小程序集种植分布、品种特性、产量数据等基础信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咖啡种植到成品的全流程,并嵌入智能推荐系统,实现“一键购买”和个性化服务。
小程序的创新实践是保山推动咖啡产业“数字化升级”的缩影。保山市通过“一图一库三平台”模式,建成咖啡产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发放追溯标签10.5万枚,覆盖4000余亩种植基地。消费者在手机轻轻一点,便能穿越至千里之外的咖啡种植园,身临其境感受“从种子到杯子”的奇妙旅程。
科技引领构建全产业链体系
2024年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咖啡品质与安全)”获批筹建,并落户保山市。该实验室聚焦咖啡全产业链研究,覆盖97.8%的咖啡检测参数,参与制定《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咖啡果皮》等12项标准,推动咖啡果皮等副产物高值化利用。保山以“打造精品咖啡”为目标,制定覆盖“从种子到杯子”的地方标准体系,纳入国家标准、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标准、地方标准等96项,其中《小粒种咖啡种植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等创新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此外,该地方标准体系以“十个一”工程为抓手,通过统一品种、技术、收购和加工,推动咖农入社率超90%,优质生豆均价从15元/公斤提升至60元/公斤,并建立“咖啡贷”等金融扶持政策,解决咖农资金难题,全市从事咖啡产业农户数量约1.3万户、5万人,平均每户咖农在咖啡产业上的收入约为1.5万元。
从“土特产”到“金豆子”,保山小粒咖啡的蜕变是云南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未来,随着保山小粒咖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咖啡品质与安全实验室的深入研究、数字化平台的持续优化,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将以创新与担当,助力保山小粒咖啡以醇厚的风味和高端的品质,向世界讲述中国咖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