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揭开“皇家御用茅台酒”的盖头来

2025-04-27 14:37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荆鹏鹏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唐成)常有消费者或藏友咨询“大清乾隆御制”等出身皇室的茅台酒是不是正品茅台酒?答案当然是典型的仿冒品,其虚构历史背景与茅台商标发展史严重冲突。作为市场监管工作者,提醒消费者和藏友需结合商标演变知识、防伪技术细节及正规购买渠道,综合鉴别真伪。尽管茅台集团持续升级防伪技术(如NFC芯片、暗记设计),但仿冒手段亦不断翻新,保持警惕与学习最新鉴别方法至关重要。

“大清乾隆御制”茅台酒的真实性分析

首先,要了解茅台品牌的历史起点:现代茅台酒厂成立于1951年,由“华茅”“王茅”“赖茅”三家私营酒坊合并为国营企业,此前并无统一的“贵州茅台酒”品牌。而“乾隆御制”字样暗示清代宫廷背景,与茅台品牌的历史时间线完全不符。

其次,是掌握商标注册与使用时间:茅台最早的注册商标为1954年注册的“金轮牌”(内销)和1958年的“飞天牌”(外销)。乾隆年间(1736-1795)的茅台村虽有酿酒记载,但仅作为地方酒类存在,与现品牌无直接关联。因此,标称“乾隆御制”的茅台酒属于虚构历史概念的仿冒品。

最后,能辨别典型侵权手法:仿冒者常利用消费者对茅台历史文化的认知盲区,伪造“老酒”“御用酒”等概念,例如使用“葵花牌”“工农牌”等已停用商标或虚构历史商标,搭配陈旧包装误导消费者。

茅台商标的演变历史与关键节点

消费者或藏友们对茅台商标的演变要充分了解。

早期阶段(1951年前)的私营酒坊时期,华茅、王茅、赖茅三家独立经营,无统一商标。1951年合并后:初用“贵州茅苔”商标,后改为简体“贵州茅台”。

核心商标发展阶段,金轮牌(1954-1982):内销商标,含齿轮、麦穗和五星元素,后因政治因素调整图形(如齿轮齿数变化);飞天牌(1958年至今):外销商标,源自敦煌壁画,1968年短暂被“葵花牌”取代,1973年恢复;五星牌(1982年至今):内销商标,由金轮牌演变而来,沿用红五星主体设计。

茅台酒的商标统一与知识产权保护是2004年后,茅台完成国内外“飞天”商标的自主注册,实现商标权的统一管理。

典型仿冒侵权案例

一是伪造历史商标,l例如使用“葵花牌”(1969-1975年短期使用)或虚构的“御制”标签,利用消费者对稀缺老酒的收藏心理进行高价欺诈。

二是仿制防伪细节,假酒常忽略或错误复制以下特征——

红丝带编码:正品红丝带印有生产批次代码,材质特殊难以仿制。

瓶底标识:仅限“HB”“MB”“CKK”等四家指定玻璃厂代码,假酒可能标注其他厂家。

喷码“大肚7”:正品数字“7”竖线微斜,假货多为圆弧形。

三是技术造假案例,2022年查获的30万箱假茅台中,部分仿冒品使用高仿包装,但瓶盖芯片、NFC防伪码等细节仍存漏洞。

消费者、藏友鉴别方法

从外观细节验证—— 瓶盖与防伪标:真品瓶盖使用专用识别器照射后显示彩虹色“中国茅台”字样;NFC芯片可溯源至官方数据;红丝带与飘带:真品红丝带材质细腻,飘带仙女图案左侧有断裂设计。

辨标识与编码——生产许可证号:早期为“QS”开头,现改为“SC”开头,执行标准为GB/T18356-2007;盒包装上的商品条形码由隶属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核发,可在国家编码中心官网查验,微信扫码查看;物流码与有机码:真品冒号为直立椭圆形,数字“7”符合“大肚”特征。

验酒液与口感——色泽:真酒微黄透明,摇晃后挂杯均匀;假酒可能浑浊或颜色异常。

识香味与口感——真品酱香浓郁、层次丰富;假酒刺鼻或口感粗糙。

选择购买渠道——优先通过茅台官方旗舰店、授权经销商等正规渠道购买,避免低价陷阱。

对市场上所谓“大师”和某些“国际组织”加以辨别,某些历史文书、鉴定证书等进行了解,防止上当。据了解,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作为茅台股份原始技术股东,拥有国家认可的检验技术,可让假茅台酒现出原形。

(作者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系统干部、高级工程师,曾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参与、负责中国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运行推广,长期从事食品安全宣传、投诉维权、品牌建设、质量追溯、标识编码、扶优打假等工作,是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中国计量大学客座教授,农工党中央经济委委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