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张璐)作为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精品,老字号是活化的历史,是展现中国元素、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而对于钟情江淮老字号的消费者,每一次品尝,不只是消费,更是对江淮文化的探索。老字号里,藏着岁月的秘密与惊喜:一店一传奇,一味一世界。
鸠江饭店为保持“鸠帮菜”传统特色以及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至今还沿用原址、原店、原貌的经营特色,也是目前安徽省唯一一家,历经百年发展依然保持原始风貌的百年老字号。
很多老芜湖人几天不去鸠江饭店品尝一口正宗的“鸠帮菜”便食不甘味。
传非遗技艺 讲鸠江故事
“百年传承工匠情,中华字号鸠江名”。“鸠江饭店创始于1914年,解放初,鸠江饭店作为安徽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服务最优的综合型大饭店,被芜湖市委、市政府指定为定点接待饭店。先后接待宾客达千万人次以上,上缴国家利税近亿元,为安徽乃至全国住宿、餐饮业培养了众多人才。鸠江饭店作为芜湖城市地标,被列为市文保建筑。先后荣获“中华老字号”、“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中国五叶级绿色饭店”、“国家五钻级酒家”、“政府质量奖”等荣誉称号。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
1956年,公私合营后鸠江饭店招收了很多具有“鸠帮菜”技艺的厨师,“鸠帮菜”技艺由此得以在鸠江饭店传承。第五代“鸠帮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鸠江饭店掌门人汪世和告诉记者。
鸠帮菜,在徽菜中素有“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美誉。其兴盛于清朝中后期,是安徽菜的沿江菜系,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清朝江南官宦人家宴请宾客的私房菜品。
当鸠帮菜传至第五代传承人汪世和时,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的美食的追求,不在满足于单一的菜系,而是追求家乡味道里包含着时尚气息。
老字号,需守正创新。2010年,鸠江饭店掌门人、鸠帮菜第五代传承人汪世和经过深思熟虑,在挖掘、整理“鸠帮菜”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邀请烹饪大师、大学教授、美食专家、全国中药材技艺传承人等,成立“芜湖市鸠帮菜研究院”“芜湖市鸠帮菜大师工作室”,组成研发团队,历经数载,经过不断尝试,陆续推出了“鸠帮菜”系列菜品200道。鸠帮菜作为菜系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更难能可贵的是,汪世和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性提出以“色、香、味、形、器、质、意、养”八字作为菜品制作标准,将“鸠帮菜”的整体品质提升到崭新高度,在坚守传统烹饪技巧的同时,大胆创新出独特风味,四次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舞台。
目前,鸠帮菜研究院正大胆设想,使用繁昌窑做容器,芜湖铁画做装饰,来盛装鸠帮菜,将鸠帮菜、繁昌窑、芜湖铁画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融合,为美食爱好者呈现一桌充满文化气息、匠心独运的饕鬄盛宴。
如今,汪世和受芜湖市委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的委托,组织芜湖市文史专家、文化名人和餐饮大佬编撰了《芜湖餐饮百年史话》和《鸠江饭店史话》两本书,担任了主编之职。《鸠江饭店史话》已经由安徽师范大出版社出版发行;《芜湖餐饮百年史话》完成13万字,正在加紧编撰中。
江淮老字号,演绎“新国潮”
“以前,我到鸠江饭店无非就是吃一些对我们老一辈人口味的的熟食,孩子们并不太感兴趣,现在出了更受年轻人追捧的新菜品,这不,我孙子一回来就催我来买。”今年71岁的老人程军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鸠江饭店在掌门人汪世和的带领下,始终秉持着“老字号 新国潮”的发展理念,在传承并发扬鸠帮菜的同时,力主从产品到技艺的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
如今,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发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学习、就业。然而,在哪里长大的孩子,脚上永远沾着哪里的泥土,在外的游子最惦记的还是满含家乡风味的一口吃食,汪世和抓住时机,2020年成立“新产品开发部”,陆续开发了真空包装卤菜系列、牛肉酱礼盒系列等产品。
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前提下,融入现代技术,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汪世和开拓电商渠道,将具有鸠江特色的产品经真空包装借由线上平台发往全国各地。产品一经上线,便接到了大批量订单,解了在外游子“我在这头,家在那头”的乡愁。
除此之外,汪世和还将推广安徽传统文化作为企业追求,着力研发制作独到的文创作品,如2022年推出糕点伴手礼系列、2023年推出“文创衍生品”等。把传统文化元素与时下新潮流行的产品或内容元素通过时尚创意联系在一起,把握新国潮风口,开拓年轻人市场。
通过老字号围绕经典文化和古风元素创新打造出来的品牌创意衍生品,让顾客在享用美味的同时,充分体验中华文化传统之美和国货之精,感受老字号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的品牌特质,领略老字号在互联网时代的“国潮新风尚”。
传统+创新 非遗传承成功圈粉年轻人
好酒也怕巷子深。互联网时代,抓住年轻人的心才能抓住“泼天的富贵”。
首先,是产品的年轻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在原有鸠帮菜的基础上,汪世和还带着团队研发出不少圈粉年轻人的美食,如鸠鼎香牛肉酱、鸠江蟹黄酱、获得上海博览会金奖的鸠玖香猪蹄等。有些只看名字就很具有鸠江特色,如新晋网红产品鸠玖香养生牛肉、适合年轻人聚会品尝的鸠玖香金牌猪手等。同时,鸠江饭店还推出了真空包装产品,更便于产品走上高铁、高速、机场以及线上。
“通过线上直播,正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安徽非遗。”汪世和介绍,近年来鸠江饭店开始发力电商,2023年开始试水抖音直播,紧接着快手、微博、小红书等多媒体平台齐头并进。有趣的是,汪世和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鸠帮菜与鸠江饭店相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鸠江饭店更是文旅元素满满。作为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鸠江饭店不仅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非遗活态传承,还建立了“鸠江饭店资料馆”,保存有饭店一百多年来各种档案资料,实物、器皿、照片等,以及有关餐饮、住宿方面的历史资料及艺术藏品14种,计1156件。打造了鸠江博物馆,开发了多款鸠江文创产品,实现了农工文旅、一、二、三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模式。
借着网络和文旅的东风,如今的鸠江饭店正在逐渐走出安徽,走向全国人民的饭桌。
一手传统,一手创新,在岁月更迭中,鸠江饭店走出了一家百年老字号的新步伐,踏上了传统与科创双驱并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更多老字号的复兴打造出一份可借鉴的“鸠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