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梁安)食育对于提升全民健康素养、预防慢性疾病、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面临着膳食结构不合理、超重肥胖人数快速增加、慢性病低龄化等营养问题,这些问题与民众缺乏科学的膳食知识、不合理的膳食结构、长期养成的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接受新利18官方备用网站 专访时强调,推动食育立法进程,将食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食育立法 全民健康素养提升的新路径
汤维建认为,当前我国食育法律的缺失导致食育工作在资源、政策支持、设施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食育法律地位不明确。食育作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预防慢性疾病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食育的法律地位并不明确。这导致食育工作在教育行政和市场监管等多部门交叉管理地带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使得食育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其次,食育政策保障缺位。尽管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但针对食育的具体政策保障仍然缺位。这表现在食育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使得学校、家庭和社会在食育工作中无所适从。汤维建指出,由于缺乏政策保障,食育工作的有效性也得不到充分保障。食育教育的师资团队相对薄弱,专业的食育师和营养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在实际教学中,承担健康教育教学任务的多是体育教师、班主任、校医、生物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等,他们往往缺乏专业的营养知识和食育教学经验。
再次,食育工作未能有效落实。由于食育法律地位的不明确和政策保障的缺位,食育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有效落实。一方面,学校等教育机构在食育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导致食育课程难以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师资培训、教学设施等方面也缺乏必要的支持。缺乏系统全面、通俗易懂、形式活泼的适合小学生的食育类教材。学校在开展食育教育时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和内容,难以保证食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家庭和社会在食育工作中的参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和平台,使得食育工作难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另外,缺乏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影响食育工作的长期发展和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食育工作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健康教育的迫切需求。缺乏有效的食育教育和引导,公众对营养健康知识的了解不足,难以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影响了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
推动食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汤维建呼吁国家加强食育立法工作,明确食育的法律地位和政策保障,为食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政策引导。
构建系统食育立法框架 推动食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汤维建指出,食育立法是系统工程,需要明确立法原则、制定立法框架和内容、加强宣传和实施等措施,逐步构建起我国完善的食育法律体系。他强调,食育立法应以提升全民食育素养、促进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保障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为核心目标,并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实践性和强制性四大原则。“要注重食育的实践性,鼓励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参与,将食育融入日常生活。”汤维建说。
在谈到食育立法的框架时,汤维建向记者详细阐述了七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明确食育的定义、目标和适用范围。他认为,食育立法的适用范围应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层面,涵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以及社会公众的食育活动。立法规定食育的具体教育内容要包括食物知识、营养学原理、食品安全、饮食文化、健康饮食实践等。
二是要将食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中小学逐步开设食育课程。“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针对性的食育教学内容。明确食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最低课时要求,确保食育教育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汤维建认为,要在教育课程体系中培养学生全面的食育素养。
三是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如教育、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的职责分工,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共同推进食育工作的实施。汤维建强调,要明确学校等教育机构在食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学设施等。
四是经费保障机制。汤维建希望政府能加大对食育的投入,建立食育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食育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教学设施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为食育的普及和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加强食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设立相关专业或课程,为食育教育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对学校相关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教师等开展定期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食育的有效实施。
六是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食育工作格局。汤维建表示,要鼓励家庭和社会各界参与食育活动,推动家庭食育,编制《家庭餐饮实务指南》,引导家长参与食育活动,培养孩子的健康饮食习惯。同时,还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食育工作,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食育的良好氛围。
七是监督和评估机制。建立食育的监督和评估机制,设立食育工作的监督评估机制,对学校、社会的食育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促使改进,确保食育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
汤维建还指出,加强食育立法的同时,还需要配套加强食育工作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食育立法的重要性和意义,创新食育形式,提高公众对食育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同时,还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食育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加快我国食育立法体系的建设,推动食育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举措。”汤维建呼吁,从制度、教育、保障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食育体系,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