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广西南宁江南区:科技“入”田 增产有望

2025-02-28 13:53来源:广西日报 编辑:李方冰

雨水节气过后,在南宁市江南区延安镇那齐村,数名板栗南瓜种植户正围在科技特派员谢祥身边,认真倾听农作物栽种技术的科普指导。

“移栽南瓜苗之前,要做好拉线、打窝、浇水、覆膜这些前期工作,不能马虎。”讲解中,谢祥不仅针对近期持续阴雨天气、病虫害高发等影响板栗南瓜生长的问题,手把手教授种植户管护技术要领,还结合当地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情况,为种植户量身定制了施肥方案,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浪费。

“以前看天吃饭、看经验做工,种植效果不稳定。现在专家上门为我们讲解,我心里有底了,希望今年是丰收年。”种植户雷金程说。

早春二月,江南区各地已进入春耕备耕生产工作的关键时期。当前,该区聚焦农民的实际需求,结合农业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组建了由“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村干部+种粮大户”的农技指导小队,深入60个行政村开展了上百次的技术帮扶,及时解决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在创业、产业发展、技术推广应用、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提供指导服务。

在位于吴圩镇的广西农垦明阳农场千亩木瓜标准化种植基地,一架无人植保无人机正沿着田地匀速飞行喷洒化肥。广西垦红公司技术部经理申程元告诉记者:“1000亩的种植基地,若按往年的人工施肥,需要5—7天完成。今年用无人机进行施肥,不到1天的时间就能完成。”

植保无人机作业相较于传统人工作业,用时更少、效率更高,且覆盖范围广、喷洒化肥、农药等更均匀,植保无人机已成为集打药、施肥、播种、授粉、撒饲料、巡田巡园于一体的“全能选手”,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远处的苏圩镇那海村,连片开垦的甘蔗地早已机声隆隆。只见那海村的农机手覃大哥跳上旋耕机,大力推动操纵杆,铁犁瞬间剖开了春泥,翻起层层泥浪,“机械耕地效率是人工的数倍,一台机器就能完成7至8亩土地作业,过去五六个人干一天的活儿,现在1台机器几小时就搞定。”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据统计,2024年江南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1.76%,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率达89.96%,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1.19%,同比均有所提高。

江南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该区抢抓农时,依托科技力量,高效推进春季田管、春耕备耕等工作,坚决打好夺取全年粮食增收第一仗,全力推动一季度“三农”工作实现“开门红”。截至2月底,该区已完成农作物播种36.07万亩,农机技术推广惠及农户超2000名,为春粮丰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沈程 杨敏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