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出口美国生姜国内上架 带动销量环比上涨6倍

2025-04-18 15:37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李方冰

“4月15日上架首日,部分区域的生姜销量环比上涨6倍,一天就卖了1.2吨。大家为外贸商品买单情绪高涨。”大润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启动“外贸优品进商超”专项扶持计划以来,两天内收到77家企业报名,短短48小时内,原本出口美国的生姜已上架52家门店,这标志着国内大型商超“外贸优品中华行”首笔生鲜订单正式落地。

近段时间,美国不断加码对华关税,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上海多家连锁商超和电商平台积极助力外贸企业转型,为外贸商品加速开拓国内市场。

双赢生意被搅黄了

青岛力泰农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姜出口的企业,产品主要销往美国、中东及东南亚市场。“我们生姜产量90%以上都出口至海外市场,其中美国占比最高,达到20%。前几年出口最高峰时,每个月都能出口五六个集装箱,出口量有1万多吨。”公司负责人焦立乾告诉记者,生姜出口是一笔中美双赢的生意。对中国而言,能给农户带来更高的收入;对美国而言,能带来优质且相对便宜的商品。遗憾的是,自从特朗普竞选时打出关税牌,这样一笔持续了20年的双赢生意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今年1月,最后一箱生姜订单运往美国。关税战开始后,就再也没有收到过订单了。

上海拓必得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邹云志对此也深有同感。他从2007年开始从事五金工具、劳动防护等品类的外贸出口业务,海外市场包括美国、欧洲、澳洲等,最高出口金额超1亿美元。

近期,面临严峻的外贸环境,拓必得外贸业务面临严峻挑战。“美国市场占销售额30%以上。我们工厂几乎是在突然之间按下了暂停键。”邹云志说,“特朗普开始加征关税时,生产车间里的产品都做到一半了,是继续做下去,还是停掉?还要不要打包出货?出口,必然面临高额关税;不出口,就只能停掉生产线,对我们来说很难决策。”

大润发“外贸优品中华行”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外贸企业短期面临的问题是高关税致使客户暂停或取消订单;长期来看,外贸形势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发展前景不明。最大的困难就是库存压力和现金流,生鲜商品尤为明显。

外贸危机隐藏新机遇

但危机中往往隐藏着新机遇。

“我们的生姜品质非常高,个头、色泽、农药残留等标准多达217项,品质是有竞争力的。”焦立乾表示,关税战让他摆脱了外贸市场的路径依赖,正将生意中心转移至国内市场,经过调研后发现,国内高标准生姜供应还有缺口,他有信心借此契机占据高品质市场。

报名“外贸优品中华行”计划后,大润发团队立即启动专人对接流程,48小时内完成企业资质审核、产品品控检测及供应链方案沟通,首批约6.6吨生姜订单已签署完成。目前首批优质生姜已经进入52家大润发卖场内。

近年来,美国不断加深贸易壁垒,邹云志也意识到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上海拓必得也逐步转型拓展国内市场,通过与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国内市场销售额占比达30%。

不过,对于国内外贸企业而言,出口转内销并非那么容易。

京东工业手动工具采销团队负责人李瑞湫在和外贸企业接洽中注意到,很多外贸企业对国内市场规则不熟悉,也缺乏线上运营经验,外贸商品有过硬的品质,企业却苦于没有内销市场的经验和门路。

“纯外贸企业需要获得市场准入,更换包装等,转型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大润发相关负责人表示,出口转内销通常需要产品本土化改造,包括认证与合规、产品包装与规格、功能适配等。此外,销售渠道、供应链也需要重新调整。

面对外贸企业转型的痛点,国内平台能够发挥销售渠道及供应链优势。比如上海拓必得只需要专注于生产,而京东的京喜自营团队负责销售和履约的全链条工作,包括选品、线上运营、营销、投放广告、物流配送和客服售后等所有环节,能够有效弥补出口生产企业缺乏销售和线上运营能力的短板。

利好平台选品

“很多外贸商品的品质很好,现在转做内销不但丰富了我们的选品宽度,也为国内的消费者带来了更高质价比的消费品。”大润发相关负责人认为,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对平台来说也是一大利好。

目前,上海多家电商平台都已成立外贸专班,上线外贸转内销绿色通道,吸引了不少外贸企业的入驻。

比如,美团闪购业务协调全国闪电仓、便利店、品牌商达成供应链合作联盟,在绿色通道开通24小时内,已有234家企业提交需求。盒马为外贸企业开通绿色通道,24小时专人加急处理,简化认证流程,缩短审核认证周期;同时,还新增“云享会”频道作为外贸商品进驻快车道,并开放了三级仓网体系优化供应链服务,让外贸厂家可以用上盒马高效的物流体系。拼多多宣布,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助推平台商家新质转型升级,尤其是加大对跨境中小商家的补贴力度,帮助跨境商家应对出海风险。(查睿 俱鹤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