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牧医所”)和宁夏畜牧工作站主办的“奶牛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观摩会在宁夏平罗召开。
据悉,本次观摩会以“增草节粮、节本增效”为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稳产保供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优质饲草生产基地和奶牛高效养殖基地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和节本增效模式,参加了项目实施情况座谈会。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纪委书记王勇介绍,牧医所牵头的“奶牛高产高效项目”以院地协同、院企合作形式为抓手,有效衔接“国家粮改饲优质青贮行动”和“奶牛养殖提质增效行动”两大行动,从整体上提高奶牛单产和饲料转化率,实现并带动奶牛生产增产增效。技术应用后,核心示范区奶牛平均单产11.6吨,饲料转化率平均达1.51,相比2021年分别提高5.39%和2.15%。
“宁夏已通过深化院地合作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牧医所在宁专家工作站平台优势,实现科技创新推动奶业转型升级,推广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优质青贮提质生产和应用提效等降本增效技术,实现牧场降成本、提效益。”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洪龙介绍说,每公斤奶成本由年初的3.7元降低至目前的3.2元,养殖场经营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产业发展整体平稳有序。
全国畜牧总站首席专家聂善明表示,该项目围绕“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全产业链,开展技术集成与示范,构建了不同区域特色的奶牛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全面改善了青贮饲料品质,提高了饲料转化率,提升了牧场核心竞争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张熠告诉记者,该项目在奶牛养殖优势区建立15个示范基地,集成推广11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奶牛单产、饲料转化率和生鲜乳质量,降低了饲料成本,覆盖50余万头牛群,实现奶牛生产增产增效。(杨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