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全国(杨凌)小麦新品种观摩活动举行

2025-05-13 14:55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曹译文

5月9日至11日,2025年全国(杨凌)小麦新品种观摩活动在陕西、河南两省举行。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种业企业和农业农村部门的代表走进麦田,观摩小麦新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

在陕西省渭南市观摩点,观摩人员仔细查看西农162、西农962、伟隆169等小麦品种长势。在河南省南阳市、许昌市观摩点,观摩人员现场观摩西宛151、西农511、西农161等小麦品种的田间表现,了解品种栽培管理等情况,并召开品种推广会。

五月的中原大地,麦浪滚滚、满目金黄。南阳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试验示范基地,为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5月10日,观摩活动走进南阳市,西宛151的试种表现让观摩人员感到惊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阳小麦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该校农学院院长李学军介绍,西宛151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共同选育,2024年通过国家审定,在提高我国小麦主产区产量及改良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我们与南阳市政府合作共建南阳小麦试验示范站。10年间,学校选派了一批优秀的小麦育种专家,与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团队紧密协作,扎根田间地头,成功选育出西宛151这一高产抗病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李学军说,该品种抗寒性、抗旱性好,适宜在陕西、河南、安徽等高中水肥地块进行早中茬种植,为一些小麦产区因病虫害多发等因素导致的单产不高、品质不优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以打造“旱区种业硅谷”为目标,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深入推进区校融合,推动“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发展。截至目前,杨凌示范区拥有省部级以上种业科研平台68个、育种科学家1000余名、种业企业100余家,初步形成产业链完整的种业发展格局。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实现科技兴农的关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天军表示,学校将持续创新推广模式,加大科研投入,深化校地合作,建立健全良种良法配套的推广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快掌握新品种种植技术,助力更多优良品种在广袤田野上开花结果。(付玉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