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跨省卖菜” 背后饱含善意

2024-09-25 14:51来源:泉州晚报 编辑:杨玉国

8点4分,随着7272次列车进站,湖南省麻阳县锦和镇菜农如潮水般涌过闸口、登上列车。在列车上坐定后,村民拿出托盘,从车厢这头走到另一头,不断兜售自家花生、板栗、金秋梨……列车抵达贵州铜仁站后,他们又挑起担子,潮水般涌出闸口,匆忙赶往金码头市场附近摊点售卖。(9月21日 成都商报)

湖南菜农跨省到贵州卖菜,为何要舍近求远?伴随着市场化、商品化进程,“跨省卖菜”本质上是一种“生存理性”,是菜农们进行比较与权衡的结果。更高菜价、更低成本、更短耗时,“跨省卖菜”满足了菜农的利益诉求。

“7块钱连一碗粉都吃不到,但足以乘坐从锦和到铜仁的火车。”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跨省卖菜”背后的交通支撑。在高铁飞速发展的当下,慢车能够保留下来,让这些菜农切实受益,通过“跨省卖菜”得到更多的回报与激励。

土地作为希望的田野,承载着菜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跨省卖菜”不仅可以解决销售难题,还可以让果蔬卖上更好的价格,何乐而不为?贵州铜仁庞大的人口规模助推旺盛的市场需求,铜仁的果蔬价格对湖南麻阳菜农具有深深的诱惑力。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减少中间环节和流程,实现消费者与菜农供需两端直接面对面互动与交易,不仅让湖南菜农的“钱袋子”更鼓,也让贵州市民的“菜篮子”更丰富、更有品质。

交通运输的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更低,果蔬销售的价格更高、耗时更短,菜农心中自然有一杆秤。“麻阳菜”的到来,也活跃了铜仁市场、带动消费。当地不少市民习惯吃“麻阳菜”,有的专门等待麻阳菜农来了才买果蔬,“跨省卖菜”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多赢。

“跨省卖菜”改善和优化了许多菜农的生存生态。伴随着交通运输网络的日益完善与强大,“慢火车”越来越少,可是并非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慢火车”还可以“等一等”“帮一帮”那些“慢了一拍”的老年人。伴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许多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乡的菜农绝大多数并不年轻。相关统计显示,每天到铜仁卖菜的麻阳菜农有百余人,高峰时每天有三四百人“跨省卖菜”,他们年龄大多在50岁至80岁之间。

对“跨省卖菜”给予温柔相待,不仅彰显铁路企业的责任担当,也彰显了两个地方的善意与温度。不论是湖南为菜农转运果蔬提供免费停车场,还是贵州为菜农提供100多个室内摊点,乃至铁路企业对火车站进行升级改造、将非空调列车改为空调列车、每节车厢两头拆除16个座位腾出空间方便菜农放置箩筐,“跨省卖菜”得到了多方的关心与呵护,真正做到了换位思考的体谅和将心比心的成全,实现了成人之美。(杨朝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