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中国之声报道,近年来,四川、江西、浙江等地推行公务接待“扫码用餐”。无论国家部委工作组还是县里领导,一律到机关食堂扫码用餐,无需公函、无事先安排、无人陪同。从一张公函一桌餐,到一个二维码一份餐,公务餐的这项改革看似简单,却一扫接待之弊,从小切口撬动了作风建设的大课题。
自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以来,公款大吃大喝、超标准公务接待、在公务接待中上高档菜肴和高档酒水的现象逐渐销声匿迹。但在机关单位的餐费使用中,也还有一些干部利用公务接待违规吃喝,甚至有基层干部以公函名义虚报伙食费、套取资金。据报道,江西修水县某行政村曾一个月虚报伙食费1.3万多元。“无函不报销”异化成“靠函套公款”。江西等地推行的扫码自费吃食堂,首先堵上了这些“吃公函”的嘴。通过调取用餐时间、人员、定位等信息,每名干部的餐费支出一目了然,可与报账记录一一比对,大大压缩了做手脚的空间。
每一笔消费都有迹可循,真正做到了将公款消费晒在阳光下。据报道,自2024年9月全面推行公务接待“一码通”后,江西修水县从9月至12月的全县公务接待支出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4.93%。这么大的下降幅度,不仅是“吃公函”乱象减少的结果,也有“扫码用餐”者精打细算的原因。不少公务接待中,为体现“尊重”对方、不失“面子”,往往超标点餐、重复配餐,由此造成的食物浪费令人痛心。扫码用餐,记账到人,公务餐新吃法,也是杜绝粮食浪费的新解法。
超标公务餐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个接一个的接待任务也让陪同者疲于应付。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一名干部坦言,此前公务接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协调餐饮场所,自己曾一个月内参与公务接待10多次,陪同就餐成为负担;江西修水县某乡镇干部曾一天接待3家单位,被迫同时安排3桌餐食,既挤占休息时间,也影响工作效率。在公务接待用餐流程的简化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砍掉了安排地点、陪同就餐等繁琐环节,给基层干部减轻了负担,有利于轻装上阵,将更多精力投入工作。从这个角度说,公务餐改革,也是优化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一步,进一步将基层干部从接待的餐桌上解放出来。
既高效又节俭,还能防范公务接待的廉政风险。扫码用餐,是公务接待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动态缩影,有助于扫除公务活动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无论是正风反腐,还是给基层减负,都需要在落实上走心、在方法上创新。期待更多地方尝试新技术、探索新办法,让更多干部从“带公函品桌餐”转变为“用手机吃食堂”,一起品尝用科技赋能作风建设的“好味道”。(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