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自来水“变味”不能止于“指标正常”的声明

2025-07-21 15:43来源:大河网 编辑:曹晖

7月16日,有部分网友发帖称,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自来水龙头放出恶臭水,部分用户反映洗澡后皮肤发痒、残留异味,有市民称“臭味直冲天灵盖”,一场关于公共信任的考验也随之开启。对此,余杭环境水务集团紧急辟谣“粪水管接错”的传言,强调“其他指标正常”,然而“嗅味指标异常”这一说法未能消除居民疑虑,反而在“多部门联合调查”的模糊表述中凸显出城市公共服务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深层困境。

异味自来水的出现,首先拷问的是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信息透明度与响应速度。居民对水质最朴素的要求是“无色无味”,当这一基本保障被打破,其引发的恐慌与质疑远超其他技术指标是否“合格”的声明。水务公司“其他指标正常”的回应,在刺鼻气味面前略显苍白。

公众对公共服务的信任建立在感知和体验之上——指标正常不能代替感官正常,技术理性无法弥补体验的落差。同时,从“嗅味异常”到具体污染源的多部门联合调查,其漫长过程让居民在不安中等待,恰恰反映出公共服务在危机沟通中的短板。“当真相缺席时,谣言便自动填补空白”——官方信息若无法第一时间清晰、有力地抵达公众,必然导致谣言滋生与信任流失。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多部门联合调查背后可能存在的管理机制碎片化与应急协同短板。“林水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联合调查”看似阵容强大,但也暗示了职能交叉、权责分散的隐忧。城市供水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命线工程,水源保护、管网输送、水质监测、突发事件响应环环相扣。异味事件的发生,暴露出系统性风险管控链条上可能存在缝隙——部门壁垒可能成为效率的障碍,应急机制缺失将放大危机的冲击。每一次危机都是对城市治理体系成熟度的测试,“异味之水”映照出的,正是城市管理机制需要升级的清晰信号。

当居民被迫成为水质检测的第一道防线,无异于公共服务核心价值的迷失。城市命脉的供水系统,其安全与品质承载着万千居民的信任。异味自来水事件,不仅是一次水质异常的技术问题,更是对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应急响应能力、信息透明度以及跨部门协同效率的压力测试。唯有以居民健康体验为终极标尺,以高效协同打破部门壁垒,以公开透明赢回公众信任,方能让清流真正涤荡疑虑。

一滴水的旅程,映照着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的高下。杭州异味水事件回应市民和网友关切,不能止于“指标正常”的声明,而应成为推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向更透明、更协同、更以人为核心方向升级的契机。(申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