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科技创新成为云南昌宁特色农业发展的“硬核”动力

2025-08-18 13:51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客户端 编辑:夏思睿

在云南省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战略框架下,昌宁县精准施策,深入实施“科技入滇进保山”行动,通过引入“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培育市场创新主体等举措,推动科技创新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优质甜笋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等省级重点项目落地见效,“马海明专家工作站”的成立成为全县农业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为高原特色农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良种繁育 甜龙竹“甜蜜”乡村振兴路

昌宁县依托“中国甜笋之乡”的资源禀赋,聚焦特色产业技术创新。作为全国甜龙竹资源最为集中和丰富、品质最优地区,昌宁县与西南林业大学竹类研究团队历经40年技术积累,成功选育出国家级良种“云甜1号”甜龙竹。这一笋材两用竹种以“鲜、甜、脆、嫩”的独特口感和丰富营养(蛋白质、膳食纤维、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同类产品),成为甜笋产业的“金字招牌”,其研究成果“甜龙竹优良种质资源发掘及高效培育关键技术集成与创新”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昌宁县已建成50亩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年育优质种苗20万株,带动农户通过埋节育苗、扦插育苗等技术培育竹苗30余万株,实现增收122万元。1271亩示范基地通过有机认证,同步推进3项标准编写及6项专利申请。以生物控制(种源种质、生物多样性控制)和环境控制(增温保湿、促笋施肥技术、科学施肥技术)为核心,累计开展5期技术培训,推广高效培育模式,带动627户农户增收超400万元,推动了甜龙竹产业向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迈进。

机械革新 甘蔗脱叶机破解传统农业痛点

昌宁甘蔗出糖率虽高,但仍长期面临收割处理粗放的难题。云南渝达农业机械瞄准市场需求和痛点,组建了技术中心,联合昆明理工大学研发出一次完成切梢、扶倒、切蔗、清理和切段工序的脱叶机,目前研发的“甘蔗自动进料脱叶断梢除杂”生产线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较传统人工砍收,机械化脱叶不仅降低劳动强度、将原料含杂率大幅降低,还将蔗叶分离后加工为饲料,实现蔗农“砍蔗+卖叶”双收益,同步提升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

十年攻坚 舞茸人工驯化激活“山珍经济”

在昌宁高山深谷中,生长着一种珍稀菌类——舞茸(灰树花),其风味鲜美浓郁且具有食药价值,但因生长环境苛刻、自然产量极低,长期难以规模化供应。昌宁县棚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依托20余年食用菌种植经验,自2015年起启动舞茸人工驯化攻关。针对云南罕见栽培先例的困境,合作社创新采用“两断式更氧”栽培技术,将生物学转化率从不足20%提升至85%,突破商业化栽培瓶颈。

2025年,合作社迎来量产突破:400平方米大棚内,首批10000包菌袋产出鲜菇约2000公斤,按每公斤30元至50元的市场价格计算,经济效益高于常规菇类。昌宁县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产品畅销昆明、大理等地,既让“山珍”稳定端上餐桌,更带动种植户共享产业红利。(郑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