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被誉为中国“果盘子”,种类多、产量大,一年四季鲜果不断,水果产量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
眼下,正是本地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
香蕉、葡萄、龙眼等时令水果摆满商超水果销售区及大街小巷的流动摊点。与此同时,芒果、百香果等正接力上市。
“龙眼5元1斤”“芒果2元1斤”“火龙果10元6个”……放眼水果批发市场,水果价格跳水势头明显。
今年水果大丰收,消费者在实现“水果自由”的同时,果农的“钱袋子”跟着鼓起来了吗?近日,记者深入果园、农贸超市、水果批发市场等进行调查、找寻答案。
1 质好才能价稳
8月,正值芒果成熟的时节。
被誉为“中国芒果之乡”的百色市田东县,34万亩芒果园里,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预计今年该县芒果总产量将突破39万吨。
“芒果商品率高的地方,‘桂七’这个品种能卖到3.5元一斤。”据田东县农业农村局芒果试验站站长陆弟敏介绍,从今年市场行情看,优质芒果不仅未受增产影响,价格反而稳中有升。
陆弟敏告诉记者,果型周正、甜度达标的商品果,即便在水果“大年”也能通过商超、高端市场渠道卖出好价钱,当地不少精耕细作的农户,这一季芒果种植收入超过10万元。
但与此同时,跟优质芒果带来好收成不同,也有不少果农正面临“丰产”带来的低价压力。
在百色市右江区西北乐村的芒果收购点,果农陆前旅开着他那辆掉色的电动三轮车,停在磅秤旁,车里装满了刚采摘的青芒。
“这是今天的第20车,收购价是1斤6毛,比去年低了4毛。”陆前旅心里有些发愁,“今年家里种的芒果产量比去年有所提升,但因为没做好种植套袋管理,果实个头偏小、品相一般,始终卖不上好价钱。”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
记者走访南宁海吉星批发市场、果园等地发现,火龙果、龙眼、百香果等价格均出现“冰火两重天”现象。
海吉星市场一家批发商透露,店里品质最好的百香果批发价为8.5元/斤,品质最差的则低至3元/斤,价差近三倍。
2 增产还要增效
“今年是典型的水果大年,芒果产量创新高,加上多种水果扎堆上市,市场竞争激烈。”芒果收购商黄户解释说,“广西芒果上市时间与云南、海南‘撞车’,普通果只能降价走量。”
时令水果集中大量上市,消费者选择余地大,难免价格整体承压下行。农业专家分析,水果的生产经营利润趋于降低,如果生产者盲目追求产量、没有提前锁定销路,容易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气候适宜、区位独特、资源丰富是广西发展水果产业的优势。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广西将水果产业列入“10+3+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打造。
作为全国水果的主产区,怎样避免“果贱伤农”现象?面对水果产业周期性波动,又该如何积极应变?
“以前是‘种出来就卖’,现在得‘按标准种’。”“芒果医生”陆弟敏常年奔波于田间地头,他告诉记者,提高芒果商品率,关键在两点,一是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二是更新优质品种。
从“卖果难”到“卖好价”,差距不只在果子品相,更在于产业思路的转变。
在位于南宁市隆安县的火龙果基地,一项“黑科技”正在破解火龙果低价难题。
“这些白色灯是补光催花的秘诀,果农可以对春季的头花和秋季的尾花进行补光。”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技术负责人何业昕指着果园里的灯串介绍,通过补光调节花期,火龙果产季从5月延长至次年2月,实现错峰上市。
3 拓宽价值空间
产业链的延伸,为丰产的果子找到更多出路。
在百色市右江区四塘镇的广西鲜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农户难销的小芒果正被加工成果浆、果块。
“今年我们计划收购2万吨小果。”站在繁忙的生产线前,厂务部经理魏四化告诉记者,这些品相一般的水果,如今成了新茶饮企业的抢手货,公司年产值已超亿元。
传统渠道之外,新业态也正为水果打开全新销路。
“今年我们通过线上渠道销售了3万斤芒果,占果园产量的一半。”新农人林谕称,线上直销均价在每公斤12元左右,比收购价高出一半多。
如今,广西品质上乘的芒果、百香果、金橘、荔枝、沃柑、葡萄等都是网络热销的水果品类。据统计,2024年广西水果网络零售额增速达54%,是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速最快的品类。
但果业练内功,依然任重道远。丰产带来销售压力的同时,也蕴藏着产业升级新机遇。
现在,陆前旅也有了自己的新计划:好好琢磨琢磨,更新种植技术,提升果子品相,同时把自家果园收拾收拾,搞个采摘园。(田希霞 刘俊聪 陆权香 黄 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