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甘肃省全面推行“餐饮红黑榜”制度。有效运用媒体平台,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定期公布餐饮服务单位“红黑榜”,并实施动态管理,执行“曝光—整改—达标—提高”闭环管理工作机制,促进全民养成安全卫生、健康和谐、文明科学的饮食习惯,提升餐饮业服务水平、经营特色和文化品位,打造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多元参与的共治平台。
案例实施成果
一、一把尺子量到底,综合评分定方向紧紧围绕餐饮环节重点目标任务,精心制定“餐饮红黑榜”评分标准,从食品安全“两个责任”、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公示、场所环境卫生、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原料控制、加工制作过程、设施设备清洁维护、鼠类等病媒生物防制、复用餐用具清洗消毒、制止餐饮浪费、“互联网+明厨亮灶”应用等12个方面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明确纳入“红榜”和“黑榜”评分标准。同时,结合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制止餐饮浪费专项整治行动等工作,对学校及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分类评定,并据此发布“学校食品安全红黑榜”以及“制止餐饮浪费(文明餐桌)红黑榜”等专项榜单。
二、一份榜单明黑白,公开曝光促共治全省各地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深入一线,严格按照“餐饮红黑榜”评分标准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形成“红黑榜”上榜名单,以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媒体为载体,及时向社会发布。对守法诚信经营、在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餐饮服务单位,列入红榜,注重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引导经营者文明守法经营;对不守法诚信经营、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或因违法违规受到行政处罚的餐饮服务单位,列入黑榜,将其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大检查频次,强化监管力度。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发布“餐饮红黑榜”491期。
三、一跟到底促整改,持续跟进保成效推行“餐饮红黑榜”管理制度以来,甘肃市场监管部门始终秉承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在进行“餐饮红黑榜”发布时,将店名、经营地址及店内的实际景象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公众评判。同时,对“餐饮红黑榜”实行动态管理,对被列入“黑榜”的餐饮服务单位,属地市场监管部门靠前办公,指导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督促逐项销号,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完成整改后经辖区市场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及时在原发布渠道发布“黑榜”撤销通告并予以公示。“餐饮红黑榜”管理制度实施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就餐选择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