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让庄稼都能吃上“营养餐”

2025-05-15 09:28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曹译文

在四川绵阳市三台县台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沃科技”)的生产车间里,机械臂挥舞如织,满载专用配方肥的货车鱼贯驶出。这家致力于“让科学种田更简单”的民营企业,在政策甘霖的滋养下,从7人创业团队起步,深耕作物专用肥赛道,用20余年的时间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粮油全产业服务领军企业,服务万千农民科学种田,成为农业强国建设路上的中坚力量。

政策破局 测土配方点燃创业星火

台沃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孙松国1987年从四川南充农校土化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原三台县农业局土肥站工作。他发现许多农民既不了解土壤特性,又不清楚作物需求,施肥仅凭经验,认为施肥越多越好,既推高生产成本,又破坏土壤肥力。1996年,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启动,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土壤养分调查,组建了4000多个不同层次的多种类型土壤肥力监测点,包括孙松国在内的绵阳市农技工作人员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肥研究所联合承担了国家科委“平衡施肥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标志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理论走向田间。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通过分析土壤养分状况与农作物对各营养元素的需求,确定作物专用肥的配方和用量,为其量身定制‘营养餐’。”孙松国介绍,这样不仅可以将肥料利用率提高8%至10%,还能让粮食作物增产7%以上,经济作物增产超10%,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生态增效。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让孙松国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一场大会的召开彻底点燃了他以技术助农的壮志豪情。200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成都召开全省人才工作大会,公布《关于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人才,以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管理等要素,在国家没有明确限制的一切领域投资创业。孙松国带领7名农技骨干自筹103万元,在三台县创立台沃农业科技公司,怀着“为耕者谋丰收、为食者保健康”的企业使命,开启了作物专用配方肥研发推广的漫漫征程。

服务农民 田间试验选出最佳配方

当时,中国的土壤测试推荐施肥体系建立不久,可供台沃科技参考的资料并不多。为了能找到更符合四川等地农业情况特点的配方肥体系,孙松国团队扎根农田,通过无数次田间试验积累数据,不断优化配方比例,最终建立起适合当地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类型的精准施肥模型。

正当他们以为可以一展拳脚的时候,现实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配方肥对农民而言是个新事物,价格高、效果待验证,接受程度低。”孙松国说,当不同肥料混合后,成分之间还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时间长了,肥效会受影响,市场滞销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面对重重考验,台沃科技选择到农民中间去,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主动向农民发放免费配方肥试用,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讲解使用方法,让科学施肥、合理施肥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陷入推广困境时,他们还允许经销商采取先货后款的赊销方式,让农户先使用。同时,还开展了大量对比示范,让农户亲眼看到配方肥的效果,增强说服力。渐渐地,大家都从被动用肥到了主动购肥,曾经的质疑声都化作了丰收的赞美声。

2005年,台沃科技探索的“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指导一体化服务模式”被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介绍并推广,孙松国本人因此获评全国“农技推广标兵”。

深耕“三农” 迈向全产业链新征程

在台沃科技专用配方肥生产车间里,机器隆隆作响,机械手臂将一袋袋从生产线上输送下来的化肥码放整齐,叉车在码垛中来回穿梭,将一批批打包好的专用肥送上运输车,销往全国各地。

在20余年的时间里,台沃科技经历了创立、股改和集团化3个阶段,如今已是台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翻了近60倍,从一家小型农业科技公司,发展成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产值达12.4亿元。同时,集团还不断延伸产业链,聚焦农业全产业链,主营业务已拓展到现代种业、健康植保、生态农业、精深加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

“目前我们已构建起以绵阳为中心、新疆阿拉尔、安徽合肥、海南陵水等为基地的自主创新体系,已开发配方肥新产品300余个,年产能40万吨。”台沃科技项目与品牌首席专家蒲有能介绍,截至2024年,该集团在全国200余个县(市、区)建有技物结合服务网点7000余个,累计服务耕地面积1.3亿亩。(张艳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