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刘立男 记者李甜甜)当科技与美食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天津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四芯八核 科创未来”跨学科主题课程中,一年(2)班、二年(2)班、三年(5)班、四年(2)班、五年(12)班和六年(2)班围绕“未来食品 科技探索”主题,开启了一场纵向贯通、阶梯成长、家校共育的跨学段探究之旅。他们从低年级的认知启蒙,到中年级的实践赋能,再到高年级的主动创新,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家长与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深入科技与食品融合的奥秘。
认知启蒙 发现科技与食物的奇妙联结
一年(2)班:保鲜魔法课堂——解锁食物的“时空密码”。“为什么蔬菜要住冰箱?面包怕晒太阳?”授课家长带着一年级2班的“保鲜魔法师”用趣味实验揭开答案。通过观察保鲜膜与冷藏技术的神奇效果,孩子们理解了食物保存的科学原理,更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原来科技就像“魔法”,能让美味停留更久!
二年(2)班:未来厨房畅想——科技如何改变“吃”的方式。从智能冰箱到3D打印食物,授课家长用生动的案例展现科技对饮食的革新。孩子们大胆提问:“机器人厨师会取代妈妈吗?”“未来的牛奶会不会自己保鲜?”课堂化身“未来厨房”讨论会,稚嫩的想象中埋下科技改变生活的种子。
实践赋能 科技让“食”验更有温度
三年(5)班:智慧农场实验室——用数据种出“未来蔬菜”。物联网传感器、土壤湿度监测仪……在授课家长的指导下,学生化身“小农学家”,走进科技设备调控下的“迷你农场”。当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转化为菜苗的生长状态,孩子们惊呼:“原来种菜也需要科学家般严谨的态度!”
四年(2)班:营养师挑战赛——AI为午餐注入“科技味”如何让校园午餐更健康?授课家长聚焦“营养科学与科技融合”,深入探究校园午餐的优化方案。孩子们提出“低盐食谱”“厨余垃圾循环利用”等创新提案,进一步探索如何提升校园健康餐食的吸引力与营养价值。
主动探究 用科技重塑传统饮食文化
五年(12)班:津味早餐革新计划——当煎饼果子遇上AI“传统早餐如何更健康?”五年级学生以课题小组形式展开深度研究。他们用问卷星调研饮食文化、数学公式计算营养配比,甚至尝试用AI生成“智能菜单”。手绘海报与AR数字化菜单的碰撞,让老味道焕发“科技范儿”。
六年(2)班:未来餐桌实验室——从校园到社区的低碳行动。六年级学生围绕“科技创新在未来食品中的应用”展开系统性研究。通过制定分工计划、查阅前沿资料,深入探讨科技对食品生产、加工与保存的革新路径。后续再结合校外调研与实地探访,亲身感知科技对食品产业链的深远影响,以数据分析和创新提案为未来食品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保鲜魔法到智慧农场,从AI营养师到低碳提案,这场“未来食品 科技探索”之旅,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递进式的跃迁,推动学生从“舌尖上的好奇”走向“指尖上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