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孟珊珊 记者程家武)为扎实推进安徽省“食安名坊”培育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县辖食品小作坊产业高质量发展,濉溪县市场监管局立足基层实际,通过“精准培育、精细帮扶、动态跟踪”三维发力,推动食品小作坊向标准化、规范化转型,为民生工程注入“食安动能”。
【摸排筛查 精准培育】
通过前期深入走访和调查,积极挖掘本土特色产品,选取品牌知名度高、特色鲜明、较为成熟的小作坊作为重点培育对象,积极宣贯相关政策、讲解实施方案,鼓励其主动申报成为“食安名坊”培育对象,提高参创积极性。同时,建立“食安名坊”备选库,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形成“成熟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良性循环。
【精细帮扶,提质增效】
结合日常监管、小作坊提升、食品安全“特派员”等工作,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根据培育对象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一坊一策”制定培育方案。对照安徽省第二批“食安名坊”评分标准,帮助其补缺补差,在台账记录、产品标签标识、文化氛围宣传等薄弱环节进行“手把手”指导、“点对点”帮扶,切实增强食品小作坊主体意识、提高自身风险管控能力。
【动态跟踪,巩固成果】
为确保培育工作落地见效,濉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培育-监管-服务”闭环机制。定期开展现场督导,对照整改清单逐项销号,常态化组织“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全程跟踪整改进度,对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改造提升工作严格按照方案和标准进行。
下一步,濉溪县市场监管局将持续优化服务举措,助力小作坊生产条件再提高、生产工艺再优化、生产管理再规范,力争形成“培育一批、带动一片”的良性发展格局,让传统食品加工作坊焕发新生机,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