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胡聪聪 记者程家武)今年以来,宣城市市场监管局紧盯群众关切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围绕“七条鱼”“四棵菜”“三个果”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累计抽检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421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47批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7起,结案7起,推动重点问题品种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一、压实责任链条,凝聚共治合力。建立“部门联动、上下协同”治理体系,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全域摸底排查,梳理出“七条鱼”生产经营底数及市场主要来源。制定专项整治任务清单,通过召开推进会等形式,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整治格局。
二、聚焦源头管控,强化准入监管。指导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行“双证+快检”准入机制,要求入场经营者提供进货凭证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对入市无法提供采用质量安全低风险等级生产方式证明的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从严把关,开展针对性快检。建立重点问题品种风险清单,将恩诺沙星、噻虫胺等多种高频检出药物制成公示牌,张贴到农批市场公告栏、检测室,实施靶向速测。今年以来,农批市场开展食用农产品快检筛查5062批,拦截不合格产品139批次。
三、深化执法联动,形成震慑效应。构建“抽检监测+行刑衔接+跨区协查”执法闭环,对抽检发现的47批次不合格产品全部启动“一查到底”机制。针对本地养殖环节问题,向农业农村部门抄告风险信息,对涉及外市的将信息抄送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处理。常态化开展下沉暗访,市级联合检查组深入7个县市区开展飞行检查,现场排查问题48个,发放《提醒敦促函》7份。
四、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建立市场监管与农业农村部门定期会商机制,共享抽检数据、溯源信息,共同研判整治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打造“示范市场+放心摊位”样板工程,以点带面提升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开展“你点我检”进社区、进景区等活动8场,发放科普资料2000余份,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下一步,宣城市将持续深化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对入市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从严把关,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