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王志辉)近年来,嫩江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指导方针,通过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构建起“政府主导、科技支撑、农户参与”的工作体系,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工作模式,成功实现农业生产质效提升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双赢”局面。
在2023年与2024年,嫩江市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为进一步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嫩江市在省级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标准的基础上,连续数年出台《嫩江市秋整地优惠政策》,全力推行整乡(镇)及整村的秸秆利用奖励扶持政策。该政策依据不同成效分为三个等级,奖金在1万至20万元不等,每年平均投入补贴资金约400万元。过去三年间,嫩江市在前进镇等13个乡镇成功实现秸秆相关工作整镇推进,140个行政村实现整村推进,累计发放相关补助资金518.83万元。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以及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种植户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相关工作的积极性,为后续的春播等农业生产工作筑牢了坚实根基。
秸秆还田现场 图片来源:嫩江市市场监管局
嫩江市以秸秆还田利用为核心,不断拓展利用途径,完善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农民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先进的农机装备与智能化技术,让作业变得更加高效、精准。同时,全域推行“黑色越冬”举措,有效减少了春季农业生产的工作量与时间,促使农业生产能够更加及时、高效地开展,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嫩江市的这些成功经验,为黑土地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嫩江方案”。展望未来,嫩江市将在以下几个关键方向持续发力:大力推动技术迭代,积极推广智能农机装备,实现秸秆还田作业的精准化、数字化;加快产业升级,不断延伸秸秆肥料化、饲料化产业链,着力打造生物质产业集群;推进机制创新,探索“政府+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朝着市场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