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张黎 记者黄官国)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创新食品安全治理,织密织牢食品安全全链条全覆盖的防护网络,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徐汇区华泾镇有餐饮单位和食品流通单位近500家,其中绝大多数是沿街面小餐饮。这些企业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管理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流动性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差等问题。同时,作为徐汇门户功能区,华泾镇目前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时期,辖区内有大量的工地、学校、养老院等,食品安全监管压力较大。为了应对这种复杂局面,华泾镇积极运用数字化新技术,以数字化赋能食品安全治理,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流程方式,落实食品安全战略、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进华泾镇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新华泾”。为此,华泾镇引入“食安达”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创建新型的线上加线下“O2O”智慧监管模式,极大地降低了监管部门工作负荷,提升了食品经营企业尤其是小微餐饮的食安自治能力。
据了解,商户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在“食安达”这款简便高效的线上平台上快速记录并保存每天的主体责任、索证索票、人员晨检和设备消杀等多项台账。打通了小餐饮的数据采集最后一公里,消除了监管盲区。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平台可以及时有效发现潜在的风险点。
商户使用“食安达”小程序
同时,本着“服务走在监管前”的精神,华泾镇针对一些薄弱环节和高风险企业,前置部署政府资源和监管力量,及时处理各类问题,以消除风险和杜绝隐患。
顾客扫码查看商户的相关信息
另外,华泾镇整合各方力量,推动共治共享,通过给每个商户一张独一无二的二维码,不仅让顾客可实时查看该商户的主体信息和信用评级,还可实时对该单位从“环境卫生、餐具洁净、明厨亮灶、诚信经营”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评价,实现了社会监督、社会参与、社会共治。
华泾镇运用数字技术畅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渠道,把“自上而下”的监管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实现信息互通、监管互动、资源共享。建立基于大数据监测的食品安全档案和管控机制,既规范生产经营者行为,又推动解决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渠道分散、群众查询困难等问题。面向未来,华泾镇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数字化监管的顶层设计,明确食品安全治理数字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方向原则。推动建设相互协调的数字化监管框架和规则体系,加强部门间的交流和协同,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强化食品产业链的全过程监管,实现监管方式精准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