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程伯全)自乐山市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行动开展以来,井研县40余家无骨鸡爪小作坊整合为17家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由800人上升至5000人,厂房占地总面积由4000余平米扩充至5万-6万平方米,年销售量由4000吨上升至万吨,年产值由3000万元突破至亿元。
井研县无骨鸡爪产业的发展壮大是乐山市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行动的缩影,也是乐山市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管新思路的生动实践。据悉,近年来,乐山市基于本区域小作坊发展现状,切实贯彻落实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领域“百企千坊”帮扶行动,探索出食品安全监管新思路。
无骨鸡爪生产车间 图片来源:乐山市市场监管局
深入调研 确保食品小作坊整治走深走实
针对食品小作坊“小、散、乱、弱、污”等问题,乐山市井研县以推动镇(街道)包保责任落实为抓手,将监管部门巡查与属地政府督导有机结合,深入摸排并详细统计辖区范围小作坊数量、类别、风险点等基本信息,建立“一坊一档”,完成第一轮全面摸排。按照“高风险重点抓、低风险持续抓”的工作思路,聚焦最为突出、百姓最为关注的肉制品小作坊和酒类小作坊进行规划管控,建立“一类一治”,汇集环保、消防、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多部门力量,联合开展现场实地调研,完成第二轮精准摸排。通过两轮多口径摸排核准,摸清了家底,弄清了问题,理清了思路,明确分类治理、以点带面的整治方向。
因地制宜 打造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新样板
乐山市立足发展实际,切实考虑各地小作坊种类、数量的差异,采取“一地一指导,一类一整治”的工作模式深入推进食品小作坊整治工作。在井研特色无骨鸡爪发展中,坚持问题导向牢抓整改、汇聚多方力量促进提升、强化综合监管保障安全、注重服务帮扶助力发展,提出“坊转企、企升规、规而集约”的转型发展路径,40余家小作坊整合成17家食品生产企业,积极争取基础保障要素方面的支持,解决“坊转企”最重要的场地需求,累计投入改造资金1亿元,盘活闲置厂房13处,创新打造了小作坊规范提升井研样板。
以点带面 助力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
食品小作坊品类繁多,各类型存在不同的风险点,整治重点也不尽相同,先治“点”,再牵“线”,最后绘“面”成为乐山市食品小作坊整治的重要思路。在全面整治过程中,乐山市井研县分级分类推进区域内白酒、肉制品、食用油、糕点等小作坊治理提升,整合食品生产加工资源,统一生产经营行为,将食品小作坊“备案”改“许可”过渡期作为整治行动的关键时期和突破时期,秉承“新建直接规范、改建不断提升”原则,通过提前介入新建作坊、督促改建作坊、数字赋能、专家指导、行政约谈、立案查处等措施,不断提高作坊业主食品安全意识和改造提升能力,积极打造“精特美”食品小作坊,“强攻势”助力小作坊提档升级。
管服并举 推动食品小作坊健康有序发展
乐山市在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过程中迸发新思路,探索“监管与服务并重、安全与发展共赢”的治理新路径。不仅结合日常监管指导帮扶企业破除选址建设、厂房规划、流程设计、人员管理、制度完善等方面难题,还协调专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开展送教上门、业务指导和产业发展培训等活动,通过查找问题破解技术壁垒,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同时帮助企业推广培育品牌,开展针对性商标建设和指导服务,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强化宣传推广等方式,鼓励作坊转企业,企业升规上企业,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支持,帮助企业不断在市场中打响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