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潘多亮)在当前食品安全风险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重庆市潼南区市场监管局发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在风险早期筛查与精准干预中的关键作用,以“早发现、早控制”为核心理念,聚焦“米袋子”“菜篮子”安全,积极构建“五步法”工作体系,高质量完成食品安全快速监测任务,有效提升了风险防控的前瞻性与精准度。
队伍专业化:打造快检核心引擎。2025年6月,该局成立了“食安快检工作室”,从全局选拔2名技术骨干组建专业检测队伍,配备先进快检设备并打造专属实验室,实现快检工作从零散化向专业化的跨越,使其成为辖区食品安全风险筛查的“最强大脑”。同时,同步优化7项快检工作制度,重新梳理核定全流程操作规范,为快检工作高质量开展筑牢制度根基。为持续提升检测专业水平,该局积极引入“外脑”赋能,多次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权威专家驻点指导,围绕检测流程优化、操作规范强化、高风险项目精准识别等关键环节,开展“手把手”教学与“一对一”指导,推动检测过程科学性与结果可靠性实现双跃升。目前,潼南局已构建起“监管所日常抽检+食安快检室专业检验+第三方专家驻点指导”三位一体的协同快检工作体系,形成专业互补、高效运转的良好格局。
清单靶向化:精准锁定风险隐患。该局在系统梳理近5年监督抽检、近2年快检不合格数据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年度监管重点,科学研判风险图谱,聚焦群众关注度高、风险隐患大的领域,明确将兽药残留(肉类)、非法添加(水产品)等作为必检项目,同时动态调整21项食用农产品选检项目,形成“目标清晰、重点突出”的《点检清单》。各市场监管所依照《点检清单》开展现场抽样工作,使抽样更具针对性,极大地提高了问题发现的效率。
模式多元化:织密风险筛查网络。在构建快检工作模式上,该局采取“集中+分散”双轨并行的工作机制,上半年统筹组织 2 场大规模集中快检行动,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开展全覆盖筛查;同时,组建“移动快检队”深入镇街、农贸市场一线,开展2场次流动检测,实现快检服务“零距离”。此外,潼南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检测+宣传”融合模式,先后2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参与“你点我检”“你我同查”活动,在直供校园食材、高中考考点食品安全保障等重点工作中,同步开展现场快检直播,既提升检测工作透明度与公信力,又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实现检测效能与社会效应的双重提升。
保障实战化:护航重大活动安全。该局将快检作为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的“前哨站”。在上级视察潼南、上和镇滨江烧烤季、高考中考等关键活动期间,实施“零距离”驻点检测服务,高效完成了食材安全筛查工作。通过现场快速筛查,能够在第一时间排除潜在风险,为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构建起坚实的技术屏障,有力确保了活动期间民众的饮食安全。
处置闭环化:实现风险有效管控。该局建立“快检+抽检”深度融合机制,充分发挥专门快检队伍与抽检队伍的协同优势。快检队伍凭借快速响应能力,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线索;抽检队伍实现快速抽样送检,对异常样品进行精准确证。一旦快检发现异常,在属地市场监管所迅速对问题产品采取下架、封存等临时控制措施的同时,抽检队伍同步启动监督抽检程序,开展实验室检测进行复核。两支队伍的高效协作,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上半年累计完成食品快检样品360批次,检出异常样品21批次,异常率约为5.83%。所有异常样品均实现100%有效跟踪处置,形成“筛查-控制-确证-处置”完整闭环,有力阻断了问题食品流入消费环节。
该局通过“五步法”工作模式,显著提升了基层食品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能力,让快检这一“前哨”在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中发挥更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