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梁海涛 陈炳秋)2025年6月30日,值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之际,日供应能力达15万人次的中山美食产业园投入试运营。这一关键民生项目的启用,标志着中山兴中集团服务大湾区“菜篮子”的能力跃上新台阶。聚焦“宜居”核心命题,兴中集团在“菜篮子”“肉盘子”“米袋子”三大领域持续发力,以国企担当为中山乃至大湾区居民输送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温度”,擘画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心图景,让同城生活的幸福可感可及。
“菜篮子”丰盈优质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不仅加速了要素流动,更提升了中山服务大湾区的能级。这份提升,在重大赛事的餐饮保障考验中得到集中体现:日前,兴中餐饮被选定为全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中山赛区食品专仓运营商与食材总供应商,正依托中山美食产业园,高标准打造本赛区食品专仓,并与深圳食品专仓运营商紧密对接,协同开展运动员食材的采购、运输、调拨等关键保障工作。这份特殊使命,正是对企业长期坚守“品质、标准、安全”的信任。
2025年6月30日,日供应能力达15万人次的中山美食产业园投入试运营 图片来源:中山兴中集团
这份“放心”的底气,源于兴中餐饮打造的全链条食安管控体系。作为拥有13项餐饮领域权威认证的国企,兴中餐饮将“守护舌尖安全”贯穿于从食材采购到餐品送达的每一个环节,以严苛标准和规范操作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安全不是口号,是每一步的精准执行。”分拣中心负责人指着墙上醒目的管理制度说道:“我们实现了所有项目点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全A级。”一筐净菜,背后是环环相扣的安全锁;一份餐食,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
安心的理念,更融入城市的日常关怀。在“幸荟住家菜”餐厅,这里融合社会餐饮与香山长者饭堂配餐功能,“让长者吃得安全舒心,是办实事最直接的体现。”餐厅负责人说。一餐热饭,传递的是民生温度,更是安全标准的落地。
兴中餐饮旗下“幸荟住家菜”餐厅融合社会餐饮与香山长者饭堂配餐功能 图片来源:中山兴中集团
深中通道带来的机遇,同样为“中山味道”扬帆出海铺就新航路。面对国际市场波动,中山水出与中山食出积极应变,加速产品研发与市场开拓。中山水出精准落子国际市场新棋局,重点拓展日本、越南、加拿大等市场,并针对当地口味爱好加速研发咖喱鱼丸、冬阴功鱼片等适销新品,以高品质赢得市场好口碑。中山食出则依托石岐鸽场、白石猪场、白石鸡场等供港澳备案基地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持续探索农文旅融合模式,积极强化线上线下渠道布局,构建“从农场到餐桌的信任链”。
“中山香农”区域品牌的崛起,则凝聚了本土农产品的品质共识。“目前‘中山香农’区域品牌共有84款入选产品。为保障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中山香农’实行‘两标两码’管理,建立了‘可溯源’系统,制定高于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标准的‘香山之品’标准。”兴中集团企业管理部负责人透露,让香山农品香飘湾区,品质是根,标准是魂,安全是生命线。
“中山香农”区域品牌开展现场展销活动 图片来源:中山兴中集团
“肉盘子”全链智造
深中通道的车流,不仅加速了人员往来,更畅通了民生保供的“大动脉”。在端稳大湾区“肉盘子”的使命驱动下,兴中集团旗下颐丰智农交出了一份从“养殖源头”到“百姓餐桌”的智慧答卷——重点项目全链布局、数智技术深度应用、安全品质贯穿始终。
智慧的力量,正深刻改变传统养殖。在肇庆怀集的永固生猪养殖基地,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正重塑着猪只的一生。饲养员小李介绍,“过去选种、喂料、看健康全凭感觉,现在平台分析海量数据,精准指导每一步,连喂多少饲料都由大数据说了算。”更直观的是工作效率的提升,在智能饲喂、环控等设备加持下,一人可轻松管理超4200头育肥猪!严格的立体防疫体系则层层筑起“生物安全堡垒”,从源头捍卫猪群健康。这座荣获“全国优秀楼房猪场”、“供港澳活猪饲养基地”、“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殊荣的现代化基地,连同紧锣密鼓建设中的年出栏50万头三斗生猪养殖项目,成为保障大湾区肉品供应的坚实后盾。
颐丰智农旗下肇庆怀集永固生猪养殖基地现代化养殖栏舍 图片来源:中山兴中集团
科技的应用,延伸至屠宰加工环节。颐丰食品的智慧屠宰线同样以科技守护着安全与品质。智慧屠宰系统使猪只入场登记从半小时缩至5分钟,并使用AI“数猪官”毫秒级精准清点核验,实现收费结算零误差。创新采用的鞍式无应激屠宰技术、严格执行的八大检验程序,为肉品安全优质层层加码。而沙朗肉品供应链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终端加工与配送能力。
“全链贯通、数智赋能的生猪产业布局,是颐丰智农应对市场波动、端稳‘肉盘子’的基石,也是通过供港澳资质认证的坚实保障。” 颐丰智农负责人强调,颐丰智农正推进全链条的提质增效,确保从养殖场到餐桌的每一块肉,安全可溯、优质鲜美,为大湾区家庭奉上看得见的安心“硬菜”。
“米袋子”藏粮于技
粮安天下。保障粮食安全,是托举民生幸福最坚实的“压舱石”。在中山粮储中心库,工作了二十余载的“老粮人”卢成开,指尖轻点储粮信息化管理系统,各市级储备粮仓的粮情数据便实时呈现眼前。这与他初入行时的光景已是天壤之别。“中心粮库三期工程启用前,查粮靠腿,入粮靠力。”卢成开回忆道:“一个仓入满,满身粉尘,累得直不起腰,效率低不说,粮食损耗也难控制。”
中山粮储传统人工作业模式,工作人员正在平整粮面 图片来源:中山兴中集团
如今,中心粮库三期工程的建成,彻底颠覆了传统粮食出入库作业模式,堪称一场“静默的革命”。 站在崭新的粮食接发中心控制室,机电作业部经理崔腾飞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智能大屏:“过去各环节分散操作、沟通低效,现在中控室通过智能系统实现‘一键掌控全局’,卸粮、输送、清理、入仓全流程集中控制,指令秒达,设备精准协同。单线实际入粮效率高达每小时380吨,比传统作业模式效率提升数倍。”
中山粮储中心粮库三期工程成品大米冷藏库创新采用码垛机器人作业 图片来源:中山兴中集团
在成品粮储备领域,中山粮储同样书写着“优粮优储”的新篇。“成品大米冷藏库首次在全国采用全自动立体货架系统。码垛机器人、四向穿梭车、智能货架协同作业,实现包装大米的自动出入库和精准管理,再配合不高于15℃的低温制冷工艺,最大限度锁住大米的新鲜度。”崔腾飞说,这不仅是效率的飞跃,更是储粮品质保障的里程碑。
面粉是“米袋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新纪元公司车间内,两条瑞士布勒全自动生产线轰鸣,年产能跃升至16万吨,“麦宝”等品牌面粉香飘港澳。
而真正打通粮食流通大动脉的,是南方小麦交易市场-大湾区市场交易平台的上线。“平台上线后,大湾区粮食交易成本预计下降40-50%。”颐丰智农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这个由兴中旗下企业联合南方小麦市场打造的“互联网+粮食”平台,集交易、物流、金融于一体,不仅优化湾区粮食资源配置,更为中山在湾区粮食市场中赢得战略主动。粮食流通领域的深刻变革,正随着深中通道的车流澎湃涌动,为“米袋子”注入市场新活力。
深中通道车流穿梭间,民生保障的根基在中山愈发深厚牢固。兴中集团以“菜篮子”的丰富多元、“肉盘子”的全链保障、“米袋子”的科技充盈,默默构筑起湾区的民生底气——从田间到舌尖,守护稳稳的幸福,让同城时代的每一餐都承载安心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