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保康县:打造10万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 绿色兴茶激活产业新动能

2025-08-20 17:24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邱水英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余丙刚 杨柳依 孙涛 记者胡毅)保康县作为湖北省茶叶主产区以及“襄阳高香茶”的核心生产区,茶叶产业已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全县茶叶基地面积达20万亩,直接带动5万余人就业增收。2024年,全县生产干毛茶、茶叶原萃液等各类茶产品8800余吨,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预计2025年这一产值将实现6%以上的增长。凭借扎实的产业基础,该县已连续7年荣膺“全国茶业重点(原百强)县域”,茶叶产业成为群众最认可、效益最稳定的农业特色产业。

近两年来,保康县严格依照《湖北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录管理暂行办法》,对照生产基地申报条件和七大制度体系要求,举全县之力申报创建10万亩湖北省优质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扎实推进质量兴茶、绿色兴茶、品牌强茶建设。

高位统筹强保障,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保康县以“一区三地”为统领,成立“建设省内优质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地指挥部”,构建起“县统筹、镇落实、村配合” 的三级组织体系。在政策支持上,2024年以来整合产业政策资金1800万元,重点投向低产茶园改造、标准茶园创建、生态茶园建设等项目。通过奖补有机肥等激励措施,推动有机认证工作取得突破,2025 年全县已有10 个乡镇、26 个示范基地、1.5 万亩茶园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

1755681662465827.jpg

服务监管方面,建立完整的绿色技术应用管理台账,农技部门在关键季节开展多形式技术服务。依托专家工作站平台,定期邀请省、市茶叶专家指导,全年开展绿色生产技术培训30 余场次,发放技术手册5000 余份,现场指导覆盖80% 以上的茶叶基地。

示范引领分目标,推动创建精准落地

按照产业布局,保康县将10 万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创建目标分解到店垭镇、城关镇、马良镇、歇马镇和黄堡镇 5 个重点乡镇。5 个乡镇完成117 个村茶叶基地的基础信息摸排,建立详实的生产单元档案和农户管理档案。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20 家龙头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采用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 基地” 模式,实现鲜叶分类收购、分开加工。通过标准化管理,带动优质茶叶基地每亩增收1000 元以上,年新增经济效益超1 亿元。店垭镇楚原生茶叶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500 余万元配套加工机械,提供茶园管理、防治、采摘等社会化服务,覆盖基地面积3 万余亩。

1755681731828041.jpg

有机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每个乡镇建立1-2 个示范片和4-7 家示范企业。其中店垭镇绿之源有机茶叶专业合作社的300 亩茶园连续 10 年获有机认证,带动全镇4556 亩茶园通过有机认证,有机茶亩均产值较普通茶园高出30% 以上。

绿色技术赋动能,促进产业全链发展

在 5 个茶叶主产乡镇设立绿色农资专柜22 个,建立严格的投入品购销台账,实现投入品使用全程可追溯。推广 “三诱一导” 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应用色板诱杀、光诱杀、性诱杀和生物导弹等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防治效果提升40%,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

1755681688615409.jpg

基地功能不断拓展,利用夏秋茶资源开发茶啤酒、茶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成功打造官山世外茶源国家 3A 级景区等茶旅融合示范点5 个,年接待游客15 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8000 万元。县政府提高乡镇农技中心公益性服务经费预算10%,支持 26 家企业开展有机认证,全年完成茶叶产品检测300 批次,合格率达100%。

多维培育品牌,强化市场推广效益

今年 4 月举办的春茶推介活动,吸引全国50 余家媒体参与报道。在高铁站、高速服务区投放大型 T 牌广告3 个,制作的宣传片在省市级媒体平台播放200 余次,品牌知晓度显著提升。整合资金700 万元用于品牌建设,“保康毛尖”“保康红” 集体商标注册成功,制定发布生产加工和质量标准12 项,品牌产品市场价格较普通产品高出50% 以上。

机制激励激活力,推动目标高效

制定激励问效实施方案,实行 “月调度、季小结、年结账” 机制,全年召开调度会12 次、季度联席会议4 次,解决实际问题30 余个。将基地建设工作纳入干部考评,对成效显著的干部在晋升、调整中重点考虑,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推动优质茶叶基地建设各项指标完成率达95% 以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