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樊婷 巴根那 记者 王再明)春耕序曲渐奏响,农资安全筑基石。近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紧抓春耕关键节点,全面启动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旨在通过“护农+助耕”“监管+服务”的双轮双向驱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生产经营秩序,让农民“播下放心种、施上安心肥”。
一、严把质量关口:打好“源头管控+精准抽查+靶向施治”组合拳
一是源头管控。检查获证后的生产企业在持续保持获证条件、具备出厂检验能力,履行原料把控和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的执行情况。二是精准抽查。开展监督抽查,做好不合格农资产品后处理,并开展“提质强企”技术帮扶。三是靶向施治。加大对农用地膜、化肥、滴灌带等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
二、严筑共治根基:构建“标准引领+信用约束+综合治理”立体防线
一是标准引领。对农膜等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推动该领域生产企业产品标准的自我声明公开。二是信用约束。指导相关部门将违规生产、销售不合格农资行为依法依规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现联合惩戒、数据共享。三是综合治理。以“检管联动”方式,整合综合抽检、产品质量、价格、网监、广告等业务条线、联动各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借助新闻宣传手段,形成治理闭环模式。
三、严整市场秩序:形成“事前告诫+事中防范+事后改进”分段模式
2月19日,向社会公众发布《关于规范生产、销售农膜、滴灌带及化肥行为的提醒告诫书》,随后制定《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专项整治从3月至5月底完成,共分三个阶段。一是更新排查阶段(3月):各辖区市场监管局重新摸排农资生产销售主体底数,更新台账、做到全覆盖。二是集中整治阶段(4月至5月):对农资产品的生产销售主体进行集中检查,各责任科室各司其职,加强部门间联合联动,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监督整改。三是总结汇报阶段(5月底):认真总结整治经验,巩固治理成果,做到检查到位、措施得力、应改尽改、应罚必罚。
农稳社稷,器利粮丰。该专项整治既是对“中央一号文件”的有力践行,也是市场监管部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深入推进该项工作,为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保驾护航,让青城大地沃野良田涌动更多“丰收希望”。(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