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草、畜、肥、田、草有机循环”在乌兰布和沙漠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2025-03-03 17:36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张阳阳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张阳阳 记者 王再明)在地球生态版图上,荒漠化如同一块难以愈合的伤疤,它不仅侵蚀着土地,更威胁着全球气候的稳定与人类的生存环境。然而,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一场由企业力量驱动的绿色革命正悄然改变着这一现状,巴彦淖尔市圣牧高科生态草业有限公司便是这场革命中的佼佼者,以其卓越的创新实践、因地制宜发展和不懈努力,使治沙与致富结合,走出了一条沙漠增绿、人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发展路子,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书写了变“沙害”为“沙利”的壮丽篇章。

圣牧草业成立于2010年4月28日,注册资金2.73亿元,通过草→畜→肥→田→草的有机循环方式,建成有机饲草、有机中药材和有机农品种植基地,被授予“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实践基地”。2024年有机种植规模达到46万亩,全部通过了中国、欧盟双有机认证,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圣牧草业以乌兰布和沙漠的纯天然无污染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有机饲草、有机药材、有机农品为三大业务版块,以独特地域、循环模式、沙漠有机、科技创新、最大规模、数智农业、纯净空气、安心农品、生态公益九大差异化优势,构筑了“九维有机生态链”,贯穿牧草种植、饲草料加工、粪便无害化处理、有机肥还田利用等各个环节,开拓产业治沙和有机农业发展新模式,在创造有机绿色GDP和企业发展的同时,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规模治沙,生态改善带动民生改善,直接解决农牧民就业2000多人,累计2万多名农牧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农牧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共赢。

1740996169909597.png

乌兰布和沙漠总面积约1500万亩,其中近430万亩分布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是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冲积形成,沙漠下黄河千年古道白垩纪时代形成的十几米厚的红胶泥层,沙漠浅层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宜于灌溉。在磴口县境内,有冬青湖等大大小小200余个湖泊,素有“百湖之乡”的美誉。沙漠中段,方圆百里,人迹罕至,没有工业园区,无工业污染和化学农业污染,阳光照耀下的炽热沙子形成天然的有机屏障。

圣牧草业在建设沙漠有机产业体系的过程中,通过草→畜→肥→田→草的有机循环方式,在乌兰布和沙漠中打造了一个有机种植、有机养殖和有机加工的全程有机产业治沙体系。目前,已整合建设有机牧草饲料种植基地34万亩,建成有机肥场9座,年产腐熟有机粪肥80万立方米,建成了可饲养10万头有机奶牛牧场,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引领示范效应的有机沙草产业龙头企业。圣牧草业按照“3亩地的草养一头牛,一头牛的粪还3亩地”的有机循环理念,通过牧草养牛、牛粪还田,不仅增加沙化土壤团粒结构,还增强保水保肥性能提高土壤肥力,100%粪污无害化还田,全程甲烷收集,实现循环可再生农业。圣牧草业在中国西部沙漠走廊的咽喉地种植了6200多亩防护林带,筑起了一道严密防沙屏障,绿化沙漠200多平方公里,不仅打造了固沙的灌木森林,还培植了防风的乔木森林,充分发挥草本植物防风固沙的优势。

2024年,圣牧草业投资1800万元建成8套数智化高效节水灌溉系统,辐射种植面积1.6万亩,较传统滴灌节水200m³/亩,节水比例高达40%。数智化高效节水灌溉系统采用精准滴水灌溉技术,其牧场配备的喷灌机架体上的不同轮胎以相同的角速度,不同的线速度行走同心圆,喷头旋转洒水灌溉,滴灌技术不仅节水,而且产量高于喷灌技术。对于牧场奶牛产生的粪便,在实现生物技术氧化后,圣牧草业以水肥一体化方案实现良性循环,在坚持环保的同时让生产可以持续发展。

圣牧草业通过自主研发,坚持将大数据应用、智数农业、人工智能应用与草牧业领域相结合,与高等学院科研单位联合共建,紧密围绕如何推动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提高技术创新、加工流通、品牌建设为抓手,引领巴彦淖尔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完整的农业配套产业链,以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技术革命性突破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依托,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推动巴彦淖尔市实现种植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践行绿色环保发展理念,打造绿色有机食品,助力中国乳业实现“双碳”目标,全力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1740994447954273.png

2024年,圣牧草业引进智能除草机器人。该机器人利用利用高精度智能摄像头自动识别杂草和农作物,避免了传统除草方式中可能出现的误伤作物的情况。同时,机器人的传感器系统能够实时收集数据,并将其绘制成“作业地图”,为除草机提供了精确的导航。在作业过程中,除草机“按图索骥”,从秧苗附近切开土壤,将土壤和杂草拨开进行精准除草,这种物理除草方式保证了作物安全,真正实现全程绿色有机种植,为有机牧场健康生长“保驾护航”。行间除草机器人能够做到智能识别、精确纠偏、高速作业。这种机械除草可以替代人工除草,不仅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有利于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据了解,这台机器运用杆齿等物理方法去除杂草并在末端加装了犁铲,可对已经清除的杂草进行覆土,杂草除净率高达95%以上。精确的循迹系统和路径规划算法可实现高精度、高速作业,每小时可作业面积达40亩。

根据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统计数据,自2010年圣牧草业入驻和治理乌兰布和沙漠以来,沙漠总面积减少96.54平方千米,当地的沙尘量较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80%~90%,风速减小了21.41%。林地、草地、耕地、水域湿地植被面积大幅增加,改变了乌兰布和沙漠景观的分布格局。如今,圣牧草业有机园区的植被覆盖率目前可达90%以上,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小气候,环境获得了较大的改善。同时,小环境气候的形成使得园区内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现在,圣牧有机园区也成了沙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经常能看到狐狸、獾子、野兔、刺猬、黄羊等频繁出没,各种鸟类也是随处可见。

1740994473339441.png

草并在末端加装了犁铲,可对已经清除的杂草进行覆土,杂草除净率高达95%以上。精确的循迹系统和路径规划算法可实现高精度、高速作业,每小时可作业面积达40亩。

根据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统计数据,自2010年圣牧草业入驻和治理乌兰布和沙漠以来,沙漠总面积减少96.54平方千米,当地的沙尘量较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80%~90%,风速减小了21.41%。林地、草地、耕地、水域湿地植被面积大幅增加,改变了乌兰布和沙漠景观的分布格局。如今,圣牧草业有机园区的植被覆盖率目前可达90%以上,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小气候,环境获得了较大的改善。同时,小环境气候的形成使得园区内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现在,圣牧有机园区也成了沙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经常能看到狐狸、獾子、野兔、刺猬、黄羊等频繁出没,各种鸟类也是随处可见。

圣牧草业通过施用有机肥,土壤的团粒结构得到了增加,保水保肥性能和土地肥力也得到了提升,从而极大改善了土壤健康。圣牧草业还将奶牛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以有机肥、叶面肥的方式还田,有效回收再利用了粪便中的甲烷。通过改造堆肥场和提升精准施肥技术,有机肥的腐熟、发酵周期得到了大幅缩短,利用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预计未来5~10年,圣牧草业种植基地的土壤将得到全面改良,建立起种植业、养殖业与生态环境间的良性能量与物质循环。

1740994511917154.png

圣牧草业在构建和扩大种养加循环发展的同时,通过沙漠治理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三大效益共赢,也对当地农牧业供给结构性改革、一二三产业更高层次地融合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当地政府依托圣牧草业有机产业治沙模式,把沙产业作为调整当地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产业,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使得当地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各类新兴产业亮点频闪,绿色崛起展现着无限生机。

圣牧草业通过产业治沙,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生产高附加值的有机农产品,如糯玉米、贝贝南瓜等。带动发展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示范样板,帮助当地农牧民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梦想,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种养加结合的高质量防沙治沙之路。目前,圣牧草业种植基地直接解决农牧民就业2000多人,工程项目带动农牧户1000户,带动2万多名农牧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农牧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

1740994537718789.png

每年15万亩基地土地平整、施肥、灌溉、收割等作业环节雇佣当地农牧民参与工程承包,解决1500人就业,每年增收100元/亩,合计增收1500万元;每年5万亩土地承包订单收购模式,将种植基地分片承包给农牧民,公司统一收购牧草产品,农户增收400元/亩,合计增收2000万元。 

圣牧草业按照国家有机食品种植规范进行轮播和休耕,不使用农药、化肥、杀虫剂,无转基因,为有机牧场提供优质有机饲料。有机饲料用于喂牛,牛粪还肥于土地,种养结合,创造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有机产业链,奶牛在天然的有机环境里生长,确保了圣牧有机奶纯净品质。

1740994560137548.png

巴彦淖尔市圣牧高科生态草业有限公司总裁刘文光

截至目前,公司已通过有机认证的产品包括:籽实玉米、青贮玉米、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燕麦干草、大麦干草、小麦秸秆等有机饲草,可满足圣牧有机牧场约90000头有机奶牛的饲草需求。未来,圣牧草业将继续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体验。同时,圣牧草业也将继续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公司还将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圣牧草业要继续通过沙漠改造、荒地开发、土地流转、订单合作等模式整合更多适合有机种植的土地资源,更大程度的解决“中国牛吃中国草的问题”。做好中国草产业、自治区草产业的排头兵,做好中国奶产业发展的基石,从源头上,让养牛成本降下来,让有机牧草品质提起来,促进奶产业链条健康稳定发展。  继续做好乌兰布和沙漠的生态开发改造,做好粪污无害化处理,降低碳排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