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 王再明)4月2日,圣牧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及农产品加工项目奠基仪式在磴口县举行,标志着巴彦淖尔市圣牧高科生态草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牧草业)在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使命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开启了构建从有机牧草种植到农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有机农品研发的全产业链布局。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萨茹拉,科学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徐林波,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处长包凤英,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殷国梅,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饲料饲草技术处副处长海龙,巴彦淖尔市相关部门负责人,磴口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韩瑞,磴口县政协副主席、农牧和科技局局长梁志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蒙牛奶源事业部内蒙古大区总经理赵瑞明等相关企业负责人以及圣牧草业的职工出席了奠基仪式,共同见证圣牧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及农产品加工项目奠基仪式。
圣牧草业总裁刘文光在致辞中表示,15年来,始终秉承“生态优先、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科学防沙治沙,让每一株牧草都承载生态使命,以卓越的创新实践、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使治沙与致富结合,构建沙漠有机产业链,走出了一条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发展路子,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书写了变“沙害”为“沙利”的壮丽篇章。
刘文光说,今天的奠基仪式,是一锹土的开始,更是一份责任的承诺。唯有以科技为犁、以创新为种,方能在这片沃土上耕耘出丰硕的成果。圣牧草业将始终以“守护绿水青山、赋能绿色经济”为己任,坚持将大数据应用、数字农业、人工智能应用与草业领域相结合,在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把圣牧草业打造成为“立足磴口、发展巴彦淖尔、引领大河套、示范内蒙古、服务大西北”的高新技术农业企业。郑重承诺:将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力争早日投产达效,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萨茹拉在致辞中表示,北方中心作为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始终以“立足呼市、辐射内蒙、面向全国”为战略定位,聚焦内蒙古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依托“四大共性技术平台”和“六大产业技术平台”,整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优势科技资源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农牧业技术体系。在草创中心的建设中,我们将依托在草种业平台建设中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国家种质牧草中期库和多年生牧草圃的资源,为草创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注入强大的科技动力。助力草创中心构建“草—畜—肥—田”有机循环系统,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同时,北方中心将借助技术辐射效应,推动巴彦淖尔市打造现代农牧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为“天赋河套”区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此次合作不仅是北方中心与草创中心的深度联动,更是草原所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契机。通过与圣牧草业的合作,草原所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仪式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圣牧高科生态草业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共建圣牧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五家单位机构将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多领域的战略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汇聚顶尖科研团队,紧密围绕如何推动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提高技术创新、加工流通、品牌建设为抓手,引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县、市、自治区乃至全国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介绍,圣牧草业技术中心和农产品加工项目共投资1.3亿元,总占地面积121亩。创新中心是由巴彦淖尔市圣牧高科生态草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共同建设,将形成草产业技术共享平台、科研转化平台,以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技术革命性突破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依托,在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引领下,在市县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密围绕如何推动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提高技术创新为抓手,引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全市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农产品加工项目包括年产2000万棒甜糯玉米生产线、中草药趁鲜加工GAP工厂、冷链冷鲜仓储物流中心,圣牧草业农产品加工项目的落地,将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有机产业链覆盖,提升有机农产品的附加值,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有机农产品的需求。这不仅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健康、绿色、安全的选择,也将进一步提升圣牧草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圣牧草业15年来总投资13亿元,在乌兰布和沙漠咽喉地带种植了6200多亩防护林带,修建了193公里道路,架设了280公里电力线路,建成了11座蓄水库、4座引黄泵站,使乌兰布和沙漠200平方公里不毛之地披上绿装。2024年,圣牧草业有机种植规模已达到46万亩,饲草产量100多万吨,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46万亩有机种植土地全部通过了中国和欧盟有机双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