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张阳阳)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立足职能定位,充分发挥横向协同与纵向联动作用,聚焦关键环节,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工作,强化专利在产业链中的关键支撑作用,以“十大”举措,全力深化助企实效,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助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围绕新型储能、新能源重卡、矿产及冶金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产业新建自治区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10家,截至目前共建设20家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充分发挥运营中心作用,为链上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以2家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依托,建成全国首个乳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乳业知识产权交易系统和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大数据平台,构建了全球高达1.76亿条的草产业知识产权数据资源,免费为创新主体提供服务,挖掘申请国内外专利1503件,注册商标3400件,许可专利23件。
培育高价值专利
2024年新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5家,目前共建成9家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涵盖生物医药、氢能、新材料、稀土等领域,聚焦前沿领域,攻克关键技术,持续激活高价值专利的内生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企业乃至产业整体竞争力,共形成国际专利10项、专利布局报告7项、高价值专利79项。
构建产业专利池
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建成乳业、草业等产业专利池,通过集中管理专利,加快专利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避免重复研发,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
专利导航赋能重点产业
在稀土、新能源、现代煤化工、特种合金等重点领域实施10个专利导航项目,结合盟市产业特点,7月在巴彦淖尔市发布农业机械和蒙医药产业专利导航成果,11月在锡林郭勒盟发布风电装备、太阳能级单晶硅多晶硅和氢能产业专利导航成果,发布乌兰察布乳制品新利网络娱乐场开户注册 专利分析报告,为所属领域企业在产业规划、技术研发、风险防范及专利布局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撑。
搭好专利转化平台
将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存量专利盘活系统与内蒙古“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对接联通,两大平台用户权限打通互联,推动内蒙古16条产业链融入国家“百链千企”专利产业化推进工程,实现专利成果与产业领域的精准匹配,在同一平台既可以享受内蒙古激励政策又可以便捷地获取全国资源,实现了两大平台优势资源叠加,进一步提升服务重点产业的综合效能,激发企业参与供需对接的内驱力。
推进重点产业专利转化对接
组织4929家企业线上对接11.6万次,首批盘点入库的高校存量专利转化率达到3.1%,科研机构存量专利转化率达到6.9%。积极推动区外优质专利落地内蒙古,搭建区内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对接桥梁。
推动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和专利开放许可
梳理全区重点企业确定400家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企业,组织培育企业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目前备案专利产品463件,关联专利2834件。开通专利开放许可全流程业务,实现专利转化运用制度创新“零的突破”。
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提质增效
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组建质押融资服务团队,搭建质押融资平台,推进质押融资入园惠企,2024年质押融资金额35.81亿元,惠及企业188家,有效发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助企纾困功能。
加强服务保障
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内蒙古服务站,强化对重点产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服务支撑。积极开展重点产业专利集中审查需求征集,多途径为企业缩短专利审查周期。发挥公共服务机构服务效能,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支持、帮扶、辅导工作。
常态化开展优秀案例评选工作
征集评选内蒙古二十大专利产业化优秀案例和质押融资十大典型案例,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带动作用。(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