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王思涵 记者 张阳阳)今年4月以来,阿拉善盟市场监管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零容忍”态度全面发力,推动农村牧区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走深走实,切实保障农村牧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周密部署,压实责任
深入分析农村牧区食品安全风险点,及时制定印发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统筹调度各业务条线和基层力量,建立“双周报、一月结”工作机制,动态掌握推进情况。行动以来,已通过部署会、座谈会及包联工作组现场办公等形式,对各旗(区)开展线上线下调度5次,确保整治高效有序推进。
重拳出击,严查严管
一是线下排雷,严守食品安全主阵地。锚定面向农村牧区供货的批发市场、经营主体,以及城乡接合部生产加工企业、集贸市场、小作坊、小商店、小餐馆等重点业态,严格检查主体资格、进货查验、原料 使用(重点打击使用不明来源、污染物超标原料、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严查添加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标识标签、食品安 全制度落实、环境卫生、餐饮具消毒、冷食生食加工等关键环节,全力规范市场秩序。
二是线上清源,织密监管防护网。结合“净网清源”“雷霆净广”专项行动,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重点加强对农村牧区户外广告、电视广播、公众号、APP等平台食品广告的靶向监测。强化对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等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监管执法,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假冒侵权、制售伪劣“三无”食品及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
强化引导,共治共享
坚持执法与普法并重,通过组织召开约谈会1次、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座谈会2次,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提醒告知书4条、线索征集5条、工作信息8条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规知识。一方面督促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严把进货关,杜绝假冒伪劣;另一方面引导消费者提升辨假识劣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消费观。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努力营造“社会共治、全民参与”的良好食品安全氛围。
截至目前,专项行动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557户次(其中生产主体109户次,销售主体713户次,餐饮服务主体735户次)。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线索5件,立案查处农村牧区假冒伪劣食品违法案件9起,收缴假冒伪劣食品54.59公斤。
下一步,阿拉善盟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深化整治行动,严打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村牧区食品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阿拉善盟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