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特派记者 全国两会召开以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全国人大代表、鲁东大学教授邹宁关注的重点,他在会议发言中提出了大力发展微藻产业,变海水为良田的建议。
作为“中国海带之父”曾呈奎院士的得意门生,邹宁代表在光生物反应器研究上攻克了放大和成本的世界性难题,并在全球首次发现了微拟球藻抑制物,至今保持着微藻自养培养细胞密度和产量两项世界最高纪录。
邹宁代表接受采访时说,习近平总书记发言中提到的经营好海洋,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的指示,增强了他发展微藻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邹宁代表介绍说,藻类是生长于水中的植物。微藻产业是海洋农业。地球上水面面积占了地球总面积的70%多,每一滴水都可以养微藻。微藻是个体微小的藻类,生长快、产量高、营养价值高,占植物界物种数量的50%左右。微藻适应各种生长环境,是人类的重要粮库、药库,是所有海洋动物的食物源。
发展微藻产业已经成了全球的共识,2007年美国启动了微藻能源计划,称为“微型曼哈顿计划”;2008年10月,英国碳基金公司启动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藻类生物燃料项目,投入2600万英镑用于发展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该项目预计到2020年实现商业化。国内有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开始产油藻类的产油性能方面的研究。鲁东大学进行了微藻大规模培养条件和藻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取得了一些专利和著作权。
2017年,邹宁代表到山东无棣县挂职,担任科技副县长,他详细考察了当地海洋渔业及其自然环境保护情况,组织无棣县新型农民和新型渔民培训,带领当地群众创新、创业,发展海洋渔业,为建设新的微藻海上粮仓目标打下了基础。“今年要建设国家贝类良种牧场,启动贝类清洁生产项目,建设新的微藻海上粮仓项目,创建无棣卤虫产业创新示范中心,帮助鲁北技工学校开设海水养殖专业。”邹宁代表说。
最后,邹宁代表建议国家应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发展微藻产业。在农业和科技部门设立专项项目,促进微藻培养技术尽快向产业转化。让蓝海洋成为我们的第二粮田,实现中国农业的蓝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