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在博湖县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举办博斯腾湖2020年春季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扁吻鱼标记放流活动。当天,4万尾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扁吻鱼被放流博斯腾湖。
6月13日,在博湖县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工作人员在投放扁吻鱼。年磊 摄
当天,在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投放现场,渔政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群众一起将扁吻鱼苗投放博斯腾湖。此次放流采用先进的标志方法,每条扁吻鱼都有自己的“身份证”,通过扫描可以对它们进行跟踪监测。
新疆水产科学研究所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牛建功说:“今年放流的扁吻鱼体长在25厘米左右,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其中3万尾采用了比较先进的PIT的芯片和CWT的金属编码以及VIE荧光胶体三种方法进行标记。”
扁吻鱼俗称“大头鱼”,又被称为“水中大熊猫”,是我国的特产鱼类,也是世界裂腹鱼中的珍贵物种,起源于3亿年前,有着古鱼类活化石之称,仅存于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因在原最大产地博斯腾湖濒临绝迹,1988年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今年计划在博斯腾湖放流7万余尾扁吻鱼,分两次进行投放,投放数量和规模创历年新高。
牛建功说:“从2017年起,我们在对博斯腾湖的生态监测过程中发现,经过放流,扁吻鱼已经形成一定的自然群体,从2017年至今,在所有的回捕鱼中,有20余尾扁吻鱼是我们标记的鱼类,说明这几年放流的扁吻鱼生长状况良好。”
今年是连续第11年在博斯腾湖放流扁吻鱼,已累计放流33万尾,其中标记放流11万尾。连续多年放流扁吻鱼,不仅保护了博斯腾湖水中生态环境,对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博湖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江伟说,人工增殖放流是确保鱼类资源良性循环、补救自然繁殖不足的一个重要手段,可增加水生生物资源量以及群体数,保持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促进鱼类种群结构合理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改善博斯腾湖生态环境,对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博湖县高度重视水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把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作为改善博斯腾湖水域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每年都向博斯腾湖增殖放流。今年计划增殖放流草鱼、鲢鱼、鳙鱼等鱼类苗种200多万尾,目前鱼类品种已增加到32种,有效促进了博斯腾湖区域内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周海霞 郭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