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十年的长江“禁渔令”已实施近半年,但长江偷捕现象依然存在。甚至,针对长江渔业资源的非法捕捞、运输、销售已形成一条非法利益链,偷捕和销售等环节呈现出组织化、专业化特点。
暴利驱动是偷捕难以禁止的根本原因。媒体调查发现,今年,野生“江鲜”价格一路走高,养殖的蛔鱼1公斤24元,而野生的价格是其10倍以上,清明前的长江刀鱼1公斤高达6000元左右。面对如此高昂价格,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对长江生态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执法力量薄弱是禁渔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难题。一边是偷捕者“打游击”,一边是执法力量缺乏。落实“禁渔令”,必须充实保障执法力量。偷捕往往在夜间进行,狡猾的偷捕者使用快艇、选择便携式设备捕鱼,短时间便收获颇丰,而执法人员的技术装备难以适应全天候监管尤其是夜间监管的需求。改善渔政执法设备,以高清视频、无人机等方式展开巡查,有助于解决一线执法力量不足的难题。同时,要加大对“江鲜”需求端打击力度,从渠道上封闭“江鲜”出口,严控私下交易发生。
长江真正休养生息,离不开沿江群众的大力支持。近年来,长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渔民越捕越穷,资源越捕越少,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已经上岸的渔民,要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让他们上岸后安心就业。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渔民更有发言权。上岸后的渔民对长江情况了然于胸,了解寄生于长江之畔的“黑色产业链”情况,应将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问题同解决上岸渔民就业问题结合起来,发挥沿江群众尤其是对长江情况熟悉的渔民的力量,集思广益,变捕鱼为护渔,让他们成为保护长江的一支重要力量。
斩断伸向“江鲜”的黑手,亟须建立长效机制。捕捞、运输、销售、餐饮……长江禁渔涉及多个环节,关系到渔业、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破除部门藩篱,充分调动各部门力量,“攥指成拳”,才能在日常执法中形成合力,让偷捕者无从下手、运输车辆无处遁逃、“江鲜”买卖无门,长江禁渔真正落实。(丁贤飞)